瘦骨罗汉的释义
瘦骨罗汉,又称雪山大士、雪山童子、雪山婆罗门。其故事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传译到中国来的佛教经典《大般涅盘经》中: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本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但因目睹众生疾苦,即抛弃权位入雪山苦行,“唯食诸果……绝形深涧,不涉人间,结草为庵,被鹿皮衣”,静坐思维,不避风雨,坚持不懈达六年之久,身体也变得极度消瘦,筋骨暴露,却终于在痛苦中得道,参透成佛。这一故事随佛教传入中土,历经隋唐,也逐渐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凡俗之身如能经得起苦行的考验,便可修成正果,更常被用来赞誉人们安贫乐道的志趣。
此尊雕象以紫檀为材。沿袭经典造型,瘦骨嶙峋,双肩耸立,屈左膝,蜷右腿,左手叠于左膝之上,右手垂放左踝足。取材上乘,木质光洁柔润、纹理细腻,色彩已由浅而深,逐渐呈棕紫色,更给人以古朴典雅、天然尊贵之美感,历经百年之岁月沧桑,更凸现大士冥想入定之忘我精神。
当年造此像者,一定深谙佛理,借刻刀弘扬梵音妙果,罗汉历历可数的脊肋,着力彰显苦修之无我,罗汉消瘦,面容慈祥柔和,双目半阖,唇角上扬,静思证菩提。此件雕像将佛家至高的“止息散心,专注一境”的禅定气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将以往传说中令人感到神秘的佛祖金身,具化为一个平易亲切之长者的形象,既散发出宗教的庄严神圣,又平易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