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十重戒,也叫波罗提木叉,是什么意思

波罗提木叉(梵语 pratimok〇a 或 pratimok〇a,巴利语patimokkha),佛教术语,又作波罗提毗木叉、般罗底木叉、喇底木叉。意译为随顺解脱、处处解脱、别别解脱、别解脱、最胜、无等学。为佛教出家众所应遵守的戒律。

其中又包括波罗夷、僧残、不定、舍堕、单堕、波罗提提舍尼、众学、灭诤法等八种,在释迦牟尼生前,曾经说过,在他灭度后,僧伽应当以波罗提木叉为师。

间叙

佛教僧团每半个月要会集一处,称为布萨。在布萨中,由上座长老负责诵出波罗提木叉戒本,以提醒僧众随时遵守戒律。违反戒律的僧侣可在会中提出忏悔,而假如同修僧侣有违反戒律之处,也可在此提出,由僧伽大会作出判决,此称为布萨羯摩。

详解

意译分别解脱、随顺解脱、正顺解脱、处处解脱、保得解脱。亦称“戒本”,意为解脱烦恼的必由之路。

若受持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等禁戒,于身三(杀、盗、淫)、口四(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等七支罪一一解脱,故名分别解脱;依戒而解脱生死轮回,顺应涅盘境地,故名正顺解脱、随顺解脱。又依戒修行肯定能得到解脱,故名保得解脱。

《佛遗教经》云︰“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

《五分律》卷十八载:“波罗提木叉者,以此戒防护诸根,增长善法,于诸善法最为初门故,名为波罗提木叉。复次数此戒法、分别名句,总名为波罗提木叉。”此中,数此戒法、分别名句者,谓戒有波罗夷、僧残、不定、舍堕、单堕、波罗提提舍尼、众学、灭诤等八种类别。

依佛教僧团戒律,每半月即朔望之日诵戒忏罪(布萨),上座比丘诵此波罗提木叉,听众中没犯戒者则默然不语;若有犯者,要在大众前发露忏悔。

扩展资料

菩萨十重戒

佛子谛听:若受佛戒者,国王,王子,百官,宰相,比丘,比丘尼,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庶民,黄门,淫男,淫女,奴婢,八部鬼神,金刚神,畜生,乃至变化人,但解法师语,尽受淂戒,皆名第一清净者。

佛告诸佛子言:有十重波罗提木叉,若受菩萨戒,不诵此戒者,非菩萨,非佛种子。我亦如是诵;一切菩萨已学, 一切菩萨当学,一切菩萨今学。已略说菩萨波罗提木叉相貌,应当学,敬心奉持。

百度百科-菩萨十重戒

百度百科-波罗提木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