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大学生诗歌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作者: 乔聿 时间: 2007-04-15 点击: 3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第一次读到袁枚的这句诗,心中便涌出深深的感动。苔花那么弱小,既不起眼更不绚烂,仍要学着牡丹的样子,认真地装点春天,乐观地开放出生命的尊严!

这让人想起北大学子刘默涵,一个来自河北无极县农村的贫困生,用自己勤工俭学和别人资助的钱,创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助学基金,至今已资助了37个比她更贫困的大学生。也许有人会说,一个贫困生的基金不过是杯水车薪,但它的价值在于激励人们在生活的贫困中保持精神的富有,以感恩的心回报社会,使人生变得更有尊严。

对比刘默涵,有的贫困学子的做法却令人心寒。为了快速适应环境,甩掉“贫困生”的帽子,有的学生盲目攀比、铺张浪费。央视曾报道过四川省某县高考状元小唐,靠社会捐助读书,大学四年挥霍了所有捐款,还拖欠学校第四年的学费。毕业前夕,又用谎话欺骗了善良的捐助人数千元钱。

你的教学资料库!

我们今天在谈论或关注高校贫困生的时候,更多地关注了他们的物质方面,忽视了他们精神、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我国高校“奖、贷、助、补、减”的帮困助学体系已基本建立,较好地解决了贫困生生活上的困难。在帮助缓解经济压力的同时,是重视贫困生精神贫困的时候了。

贫困学子相对于其他学生,更容易出现敏感、焦虑、自卑、忧郁等心理特征,尤其是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由贫困带来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自我封闭,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二是沉迷虚拟世界,靠网络游戏打发青春。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贫困生估计超过280万人,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0%。对于其中一些贫困生的精神、心理问题,全社会应该***同关注,尤其是作为扶贫助学具体实施者的高校,更应拿出精神激励的措施,正确引导贫困学生克服困难。在一定意义上讲,精神激励更为重要。

贫困可以产生良性循环,也可以导致恶性循环。如果一个贫困生心存感激,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感到幸福,就更愿意帮助别人,也会感染周围的同学,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而它的反面是:学生接受的教育和熏陶较少,贫困生认为我贫困,理应接受资助,这是社会对我的补偿,进而产生等、靠、要的思想,甚至自甘沉沦。

贫困不是贫困生的过错,贫困生没有必要因为贫困而自卑。贫困生也许一时还缺乏站到人生舞台中央的勇气,但不能缺乏精神上的自尊,应像苔花那样乐观自信,努力进取。没有精神上的自尊,生命只能是一片沼泽。

贫困也不是沉沦的理由,反而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财富。它可以激发奋斗的潜能,综观历史,几乎没有一个成功者不是经过了这样的历练。一位贫困生说得好:“我们不能选择家境,但可以选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