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近视了可以戴眼镜 那古代人近视了怎么办?
说到古人为求功名彻夜苦读,那比起现在高考复习也不遑多让,但高考生们都成片儿近视,无奈只能挂上眼镜,而生活条件比现在恶劣得多的古人,难道就不会近视?
当然不是,不过由于古代有机会近视的人不多,不过由于古代有机会近视的人不多,毕竟大部分的人是不看书的,更别说挑灯夜战这种摧残式的用眼,每天种种地,抬头就是青山绿水,无比缓解视觉疲劳,太阳落山,回家就睡觉,完全没有躺床上搓手机把自己眼搓瞎这种事。
相对于近视来说,其实这时由于缺乏营养导致的夜盲要更严重,所以在古代,近视那是典型的富贵病,你想得还不一定有资格呢,要说因为用眼过度把自己搞得很伤的,最出名的莫过于白居易了,一辈子写过的关于近视的诗文就超过四十篇,他在《与元九书》里曾无奈感叹,“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至”,现在一看就知道这是近视导致的飞蚊症了。
不过那时还没有这样准确的医学概念,只是单纯觉得读书用力过猛导致眼睛磨损,而同时代还有大多数读书人以为眼睛近视主要是由于精神不够集中,只要集中了就没事了,封建迷信害死人。
虽然治愈是没法,不过古人也会想办法预防,《本草纲目?葛蒲》记载,“石菖蒲置一盆于几上,夜间观书,则收烟无害目之患”,菖蒲在古代被誉为“花草四雅”,不单单是因为观赏价值高,主要是因为它能吸收油灯冒出的黑烟,防止熏眼,最老少咸宜的方法是热水敷眼,据说苏轼当年因为用眼过度用了这个法子之后“沃之而愈”,效果好不好另说,但意识到了问题就是好同志。
到了1410年,满剌加国王朝贡时带来了一个新奇的玩意儿,单片眼镜,在当时,叫做“单照”,镜片由水晶制成,极其珍贵,常常皇帝作为礼物赐给大臣,比如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就是个大近视,但家大业大,有一副单照戴着,走路倒也不会摔。
不过这时的眼镜多以进口为主,自主知识产权跟不上,能享受到的人不多,直到明末,孙运球结合西方几何学掌握了磨片对光技术,还发明了磨制镜片的牵陀车,不仅能根据度数配镜,还能配应对远视的老花镜,并将四十多种眼镜的制镜方法著称《镜史》,“令市坊依法制造,遂盛行于世”,眼镜价格一路走低,一般老百姓也消费得起了,比如这幅明朝时仇英所画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记载了南京城内的市民生活,重点来了,看右下角老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