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五题》全部诗

唐朝文学家刘禹锡《金陵五题》原文: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生公讲堂》

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江令宅》

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译文:

《石头城》

群山环绕那旧都的城墙四围还在,江潮拍击这空城又寂寞地退回。淮水东边升起的依旧是当年明月,夜深时分还一样穿过女墙照来。

《乌衣巷》

朱雀桥边长满了丛丛野草野花,乌衣巷口夕阳渐渐地西斜。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台城》

台城的六代帝王都竞相奢侈,陈后主结绮楼临春阁最豪华。现在万户千门都长满了野草,就由于后主那曲玉树后庭花。

《生公讲堂》

当年生公说法鬼神也来听讲,死后一座空堂夜里都不用关门。讲经的高座冷落得积满灰尘,只见一片月光正映照着这院庭。

《江令宅》

南朝的词臣做北朝的客人,回到南朝却只见秦淮河依旧青碧。还有那池台竹树三亩有余,至今人们说那就是当年江家宅第。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组诗当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当时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

金陵是六朝故都,江东繁华之地。到刘禹锡的时代,这个城市已不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了,它已荒落得差不多成为一个“空城”。根据诗序,当时有人写了五首关于金陵的诗《金陵五题》,刘禹锡有感于这个废弃了的故都,和作了这组诗。

作品赏析

这组诗以大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之变相比衬,抒发怀古叹今之感慨。全诗形象地表明,随着历史的演变,六朝王宫贵族的富贵荣华已成为陈迹,对于图谋权势的帝王将相的沦亡既有悲悯之情,又暗含讽喻之意。诗作借古喻今,情、景、事、理融为一体,场景阔远,寓意深邃,堪称唐诗中的艺术珍品。

《石头城》是组诗的第一首。此诗写石头城故址和旧景犹存,但人事已非,六代的豪华已不复存在,为此引发无限的感慨。诗中句句写景,作者的主观思想在字面上不着痕迹,而深味其境,则各有会心。此诗寄托诗人昔日繁华无处寻觅的感慨,江城涛声依旧在,繁华世事不复再。诗人怀古抒情,希望君主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乌衣巷》这首诗曾博得白居易的“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

《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台城》这首怀古诗,以古都金陵的核心──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把议论和具体形象结合在一起,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使诗句具有无限情韵,发人深思,引人遐想。

《生公讲堂》这是第四首,咏唱金陵的一处佛教古迹。

《江令宅》是组诗的最后一首,咏江令家宅。此诗是作者借凭吊江家宅遗迹,抒发怀古感慨,指出“狎客词臣惑主误国”这一导致南朝灭亡的原因。

百度百科--金陵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