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本草纲目的诗句

1. 关于本草纲目的诗句

关于本草纲目的诗句 1. 请帮我查一首关于本草纲目的一首诗

转贴一篇文章,供你参考:

简录《本草纲目》中的诗歌(作者不详)

笔者近来阅读《本草纲目》时,发现李时珍不仅是一位注重实践具有革新思想的杰出医药学家,而且还是一位诗歌爱好者。在他编著《本草纲目》时,曾引据了古今经史书四百四十种,其中包括不少著名诗人的诗集,如《王维诗集》、《东坡诗集》、《刘禹锡集》、《陆放翁集》、《梅尧臣诗集》等,以增加可读性,现摘录如下:

李时珍曰:“原生江南,叶似鸭脚。宋初始入贡,改呼银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梅尧臣诗:‘鸭脚类缘李,其名因叶高。’欧阳修诗:‘绛囊初入贡,银杏贵中州。’”梅尧臣和欧阳修都是宋代著名诗人,编录他两人的诗句,显得对银杏的记述更加贴切、真实。

“僧房药树依寒井,并有清泉药有灵。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瓶。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这是《本草纲目》“枸杞篇”所编录刘禹锡的枸杞诗,详细描述了枸杞的外观及药用作用。刘禹锡是唐代诗人,又颇通医药,著有“传信方”。

王维是唐代才华横溢的诗人。李时珍对他的诗引录最多,曾3次记载于《本草纲目》中。其一在“百合篇”,李时珍曰:“按王维诗云:‘冥搜到百合,真使当熏肉。果堪止泪无,欲纵望江目。’盖取本草止涕泪之说。”其二在“樱桃篇”,云:“礼记仲春,天子以含桃荐宗庙即此,故王维诗:‘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干御苑鸟衔残。’”其三也在“樱桃篇”,李时珍曰:“王维诗云:‘饱食不须愁内热,六官还有蔗浆寒。’盖谓寒物同食,犹可解其热也。”

“大叶耸长耳,一枝堪满盘。荔枝分与核,金橘却无酸。”这是《本草纲目》“枇杷篇”中编录的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枇杷诗”。李时珍在诗后还说:“颇尽其状。”

李时珍曰:“岭南人以槟榔代荣御瘴,其功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盖食之久,则熏然颊赤,若饮酒然,苏东坡所谓‘红潮登颊醉槟榔’也。二曰醉能使之醒,盖酒后嚼之,则宽气下痰、余醒顿解,朱晦阉所谓‘槟榔收得为祛痰’也。……又朱晦阉槟榔诗云:‘忆昔南游日,初尝面发红。药囊知有用,茗碗讵能同?蠲疾收殊效,修真录异功。三彭如不避,糜烂七非中。’亦与其治疾杀虫之功,而不满其代茶之俗也。”

范成大是宋代著名的田园诗人,《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其代表作。《本草纲目》“安石榴篇”曾编入他的诗。李时珍曰:“酉阳杂俎言榴甜名天浆。道家书谓榴为三尸酒。言三尸虫得此果则醉也。故范成大诗云:‘玉池咽清肥,三彭迹如扫。’”

《本草纲目》中的“榧实篇”,曾两次编录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诗。李时珍曰:“榧亦作棑,其木名文木,斐然章采,故谓之榧。信州玉山县者佳。故苏东坡诗云:‘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李时珍又说:“榧子杀腹间大小虫,小儿黄瘦有虫积者宜食之。苏东坡诗云‘驱除三彭虫,已我心腹疾’,是矣。”

00《本草纲目》中“水萍篇”在论及浮萍功能时,李时珍曰:“浮萍其性轻浮,入肺经,达皮肤,所以能发扬邪汗也。世传宋时东京开河,掘得石碑、梵书火篆一诗,无能晓者。真人林灵素逐字辨译,乃是治中风方,名去风丹也。诗云:‘天生灵草无根生,不在山间不在岸。始因飞絮逐东风,泛梗青青飘水面。神仙一味去沉疴,采时须在七月半。选甚瘫风与大风,些小微风都不算。豆淋酒化服三丸,铁镤头上也出汗。’其法:以紫色浮萍晒干为细末,炼蜜和丸弹子大,每服一粒,以豆淋酒化下……此方,后人易名紫萍一粒丹。”

2. 颂李时珍古诗

关于赞美李时珍的诗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杂诗 龚自珍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唐·司空图《诗品·自然》赞美李时珍的诗句李时珍是与万密斋齐名的著名医学家,明代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自古举世闻名,这两位生于同一朝代的医学名人,是中华医学界的一大传奇,他们为中医的传承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他们的医德医风更是为世人传颂。

据史料记载,万密斋后来被康熙皇帝追封其为“医圣”,而李时珍则被后人称为“药圣”。赞美李时珍的成语悬壶济世,妙手回春,手到病除,对症下药,誉满杏林,起死回生,妙手仁心,救死扶伤,医术高明。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赞美了他的什么精神表现了李时珍科学求实、献身事业的精神李时珍与《本草纲目》①我国明朝的李时珍(1518—1593),是世界上伟大的药学家。他的名著《本草纲目》,记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则,先后被译成英、法、俄、德、日、拉丁等10余种文字,成为国际一致推崇和引用的主要药典。

这部巨著不仅对医药,而且对生物、矿物和化学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李时珍的学术见解是高超的,他的分类方法符合现代的科学原则。

该书于1596年问世,比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的《自然系统》要早一个多世纪。②李时珍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固然由于他批判地总结了前人的成果,“搜罗百氏”,旁征博引,参考八百余家;更主要的,还在于他忠心为百姓服务的精神。

他认识到这项工作对百姓有利,因而用了近30年的时闭,三次改写,才最后成书。在写作过程中,他不辞辛苦,深入实际,“访采四方”,先后到河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收集标本与药材。

他治学态度严谨,一丝不苟。例如,为了证实前人所说“穿山甲诱蚁而食”,便亲自动手,解剖穿山甲,结论是:“腹内脏腑俱全,而胃独大,常吐舌,诱蚁食之,曾剖其胃,约蚁升许也。”

③李时珍写《蕲蛇传》,也是一个有益的故事。他父亲李言闻,研究了蕲州的特产艾叶,写成了《蕲艾传>,他读后很受启发,便决心写一本《蕲蛇传》。

开始他只是从蛇贩子那里观察白花蛇,有人告诉他,这不是真正的蕲州蛇,真蕲蛇“其走如飞,牙利而毒”,人被咬后会迅速致死,是当时皇帝指定进贡的制药珍品。“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时珍不顾危险,几次爬上龙峰山去观察蕲蛇,目睹了它吃石南藤及被捕情形,了解了它的形体与习性上的特点,终于写出了很有特色的《蕲蛇传》。

李时珍很重视这种研究方法,认为这样可以“一一采视,颇得其真”。李时珍写本草纲木赞美了他的什么精神李时珍在做蔓陀罗花毒性试验时,联想到本草书上关于大豆有解百药毒的记载,也进行了多次试验,证实了单独使用大豆是不可能起解毒作用的,如果再加上一味甘草,就有良好的效果,并说:“如此之事,不可不知”。

李时珍不仅对植物药、动物药进行仔细的调查、观察,对矿物药也做了不少调查工作。他曾到过铜矿、铅矿、石灰窑等地进行调查研究。

根据本草书的记载,铅是无毒的物质。李时珍为了了解铅的性能,深入矿区,见到矿工们的艰苦工作条件,写道:“铅生山穴石间,人挟油灯入至数里,随矿脉上下曲折砍取之”通过对矿工们的健康调查,认识到铅是有毒物质,“性带阴毒,不可多服”。

同时又掌握了铅中毒会引起中毒性肝炎而出现黄疸症状。“若连月不出,则皮肤萎黄,腹胀不能食,多致疾而死”。

“水银”据以前本草书记载,言无其毒;言其久服神仙;言为长生不老之药。确有其事吗?李时珍通过调查,认识到水银是由丹砂加热后分解出来的(“汞出于丹砂”);水银和硫磺一起加热,可以变成银朱(硫化汞);水银加盐等,又可以变成另一种物质,名叫轻粉(氯化汞)。

由此,他记述水银是一种“温燥有毒”的物质。“若服之过剂”“则毒被蒸窜入经络筋骨”,“变为筋挛骨痛,发为痈肿疳漏,或手足破裂,虫癣顽痹,经年累月,遂成疾癌,其害无穷。

"李时珍又根据六朝以来久服水银而造成终身残废的历史事实,驳斥了久服水银可以长生不老的无稽之谈,并写道:"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李时珍是一个富有求实精神的医药家;为了完成修改本草书的艰巨任务,他几乎走遍了湖北省、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的名川大山,行程不下万里。

同时,他又参阅了800多家书籍,经过3次修改稿,终于在6l岁(公元1578年)的那年,编成了《本草纲目》。后来又在他的学生、儿子、孙子的帮助下,使《本草纲目》更加完整,更加精美。

《本草纲目》包含着李时珍将近30年的心血,记录着李时珍饱尝苦辛的艰难历程。李时珍对人类的贡献是伟大的,因此深受后世人的尊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医药学家,《明史》、《白茅堂集》都为他写下了传记。

清光绪年间在李时珍墓立碑纪念。解放后,李时珍基地,又得到再次修整。

1956年科学家郭沫若以题词作纪念,写道:“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赞美美味佳肴的诗句有哪些?1、苏东。

3. 张峰的代表小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张峰

杨贵妃深红碎花

剧毒不可服

梁山伯祝英台两只蝴蝶

可愈千年中国的相思病

一两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

三钱李商隐家的寒蝉

半勺李煜的一江春水煎煮

所有的春天喝下

都传染上中国忧郁症古苏州

见于隋炀帝这条运河的阴湿地带

全草入药可安眠

谭嗣同落叶乔木

其根可治贫血

中国地图在清朝也患过重病

那贴李鸿章开的处方上

只有赔款的黄金

所以这一夜

它就瘦了一百万平方公里人人都相信中医

虽然二三江湖郎中

卖过假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