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说唐诗》:唐代是诗的盛世

蒋勋先生是中国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他的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阅读他的作品总能令人受到触动与启发,并在享受美的过程中惊叹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蒋勋说唐诗》这本书中,先生首先大开大合地勾勒了唐诗发展演变的过程,又通过一个个小专题串联起了极富代表性的几位诗人,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诗词世界的大门。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唐诗更是传统文化园圃中最璀璨的一朵奇葩。盛唐气象万千,文明交融碰撞,赋予了唐诗生机与活力,唐诗可以说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本书开篇先生从诗歌的演变形式以及文学的内容与时代背景等不同方面分析了唐朝成为诗之“花季”的原因。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用诗歌来记录他们的生活,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感情。到了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很多文学实验,它们就像花季之前的漫长冬天,被冰雪覆盖深埋进土壤的根系在慢慢吸收养分,为破土做着准备。所以,初唐的诗歌创作就像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近百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唐朝君主作风开明,大力支持诗文创作,更以诗文取仕,写诗成为文人得官的途径,致使唐代诗家荟萃,诗歌发展达到如日中天的境况。

唐朝为什么会带给我们感动?唐诗又因何如此迷人?也许正如蒋勋先生所说:“唐诗描写的世界是我们最缺乏的经验,在最不敢出走的时候去读出走的诗……”就像书中提到的很有意思的一点:唐朝的宇宙观——到了唐朝,格局变大了。诗人总是在和月亮、太阳、山川对话,整个生命意识都被放到巨大的空间之中,就会感觉到骄傲、悲壮,就会有宇宙意识,从唐代大量的边塞诗中不难看出这一点。同时唐诗中有一种精神是出走和流浪,很多诗人身上都会体现出自负与孤独的特征。因为他们是真正的去探寻自我,以个人去面对自己的孤独感,唐代是文学史上少有的一个时期,个人有机会把自己解放出来,而不再被当作群体的角色对待,个人就是纯粹的个人: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和“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便是很好的例子。

在蒋勋先生心中,唐诗的世界,是可以出走的,可以孤独的,可以流浪的,可以帮助我们从人群中离开的。其实打动人心的有时不正是那种特殊的个人主义与浪漫主义吗?

“诗是一个遗忘的过程,忘得越干净它越容易跑出来跟你对话。”书中先生讲到小时候背《春江花月夜》,可是从来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意思,甚至用毛笔抄写的时候也似懂非懂。什么时候懂的呢?可能是在京都的某一个晚上面对着枫叶,忽然懂了其中的句子;或者是在丝路旅行的时候忽然想到其中的一句。其实起初对先生的描述并不能完全领会,但在高考结束的那年夏天,自己的亲身经历却让我与先生产生了***鸣:一次是在晴日的下午跟着小姨回家的路上经过一个路口,忽然抬头看到一颗花树,“昨夜闲潭梦落花”立即就浮现在眼前;另一次是去海边看女娲石遇上突入其来的台风,大风伴着阵雨,海上的云层又厚又黑且压得极低,走上栈道,不知怎的满脑子都是李贺的那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竟还有了些悲壮的意味……“读过的诗会变成我们生命的一个部分,它会在某个时刻等着你。”原来诗歌离我们一点也不遥远,甚至应该说,这些诗歌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记得初中时在阅读理解中看到过一篇有关《山居秋暝》的散文,让我对“诗佛”王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初读王维的诗,吸引我的是其中极富美感和画面感的意境,大多数人写山水诗都是看山看水,但王维自身就是山水的一部分。他善用白描手法去勾勒事物最本真的模样,如“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就是用完全平静的方法进入宇宙真正的内在世界,描绘出晚照,飞鸟原本的状态。王维的诗,仿佛是透出云彩的一轮明月,穿过竹林的一缕清风。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在我心中,王维就是那个远离世俗,不染红尘的“诗佛”形象,却忘了尽管佛或山水在王维的世界里非常重要,但他不只有这一种样貌,《蒋勋说唐诗》的第三讲就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诗佛”。

王维可谓是艺术上全方位的天才,在诗歌、绘画、书法、音乐这四个领域都引领风骚,苏轼也曾评价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15岁开始写诗,早期作品《题友人云母障子》诗,已显示了他的绘画天才。《洛阳女儿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少年行四首》、《桃源行》、《李陵咏》等名篇,是他青年时期的作品。不论是“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还是“熟知不向边庭哭,纵死犹闻侠骨香。”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位青年诗人所抒发的豪情壮怀和他早年诗歌创作的雄浑劲健的风格和浪漫气息。

王维是经历过大繁华的。在年少时,他也曾意气风发,对生命怀抱巨大的热情;他也曾初始边塞,体验过真正的旷野、大漠;他也是性情中人,会在遇到知己时“相逢意气为君饮”……钟惺不断地以“深情”来赞美王维,并称他的作品为“情诗”;欧丽娟老师也用“深水静流”来形容王维,它的意思是水很深,所以表面上很平静;蒋勋先生在书中的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安静是更大的热情,是更饱满的热情。很多人觉得安静是因为热情的幻灭,但也可能是热情到了更饱满的状态。

是啊,王维的心有如一汪深潭,它不是外放的、激烈的,所以对一般人来说,并不那么容易感受到,甚至还有人认为王维无情。其实,王维的境界一直那样沉淀、内敛、转化,愈积愈深,于是不再喧嚣,然后才能体悟到那余韵无穷的情怀。于是,当我再读《竹里馆》时,仿佛看到了一位轻抚古琴的大侠,在幽深的竹林里肆意描绘着属于自己的江湖,原来那貌似看破红尘的男子,也有着不死的英雄梦想。

不论是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还是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抑或是白居易的“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都让我们领略到了各式各样的人生滋味。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蒋勋老师的步伐,去感受唐诗别具一格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