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性语言和逻辑性语言,并不相互矛盾,并不相互排斥

文学性语言和逻辑性语言,并不相互矛盾,并不相互排斥

有一位文友说:“文学性语言和逻辑性语言是不一样的,前者不需要逻辑(存在疑问),只需要能够清晰明确的表达出作者的观点就行,后者则需要逻辑的支持以及不断的推论。

诗歌就是属于文学性语言,千万不要把两者搞混。

(注:假如我说的有什么不明确的话,可以自行百度,如果有错误请勿喷。)”

文学性,到底是什么,其实是有很多争议的。有很多人,追求语言的陌生化和新颖性,以为这就是文学性。但也有人是否定这种观点的。

好了,我不去争论什么是文学性了,因为那是文学家们的事情了,不关我事。我自己这里要讲的是,文学性语言与逻辑性语言是不相互矛盾的,两者之间并非水火不相容,没有严格的分界线。

举个例子,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个诗句,按照这位文友和很多文学爱好者的说法,是文学性语言了哦。但这句诗又很有逻辑,因果逻辑,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望眼。可见,文学性语言和逻辑性语言可以融合在一起的。

同样的,还有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诗句,已经有了文学性,而其中很有哲理,很有逻辑性。可见,文学性语言与逻辑性语言,并不相互排斥。

我们再看那首《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是不是哲理诗,这是不是逻辑诗,同样具备了文学性。可见,逻辑性语言之中,同样可以有文学性。

总之,如果说,诗歌必然是文学性语言的话,那么,诗歌之中,也可以有逻辑性语言。也就是说,文学性语言之中,可以有逻辑性。而逻辑性语言之中,同样可以有文学性。这两者之间,可以你中有他,他中有你。结论是,文学性语言和逻辑性语言,并不相互矛盾,并不相互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