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生平简介

在中国文学史上, 唐宋时期是被大家公认的中国是个发展的顶峰,甚至唐诗 已经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代名词,无数的诗人和诗作被人们广泛的赞扬和传唱, 而明代的诗歌在文学史上似乎一直处于边缘地带。但是纵观明代诗坛,诗歌成就 虽然不及唐宋,但却并非没有创作高手。钱谦益《列朝诗集》收集明代诗人 1600 余家,陈田《明诗纪事》收集明代诗人 4000 余家。其间不乏有才气有成就的诗 人,尤其在诗歌理论方面方国珍简介,更是不乏名家。仅明初就有著名的“吴中四杰”“北 、 郭十友” 、越中、闽中等创作群体。高启无疑也是明初诗歌创作成就较高的诗人 之一。高启生平简介高启(1336-1374) ,字季迪,号青丘子,晚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高启是元末吴中诗派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也是元明之际最著名的诗人之 一。高启生于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 年) ,至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 年)被腰斩。 他的生命虽然只有短暂的三十九年,却享有“明三百年诗人之冠冕”的盛誉。清 人赵翼说: “青丘子才气超迈,音节响亮,宗法唐人而自远胸臆。一出笔即有博 大昌明气象,亦有明一代文运,论者推为明初诗人第一,信不虚也。 1[①]陈田则 ” 给予高启更高的评价: “季迪诸体并工,天才绝物,允为明三百年诗人称首,不 只冠绝一时也。

2[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高启: ” “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 诗人之上。 3[③]顾玄言也说: ” “高侍郎始变元季之体,首昌明初之音,发端沉郁, 入趣幽远,得风人激刺微旨,足以嗣响盛唐。 ”这些都是实评,肯定了高启在文 学史上的地位。高启所处的时代正值群雄并起,天下大乱的元末,这也造就了诗 人一生坎坷的经历。 高启一生的履历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少年时期、离乱士气、入明一伙、归 田至死。高启的先世为汴梁人,后南渡到临安,又迁徙吴郡。 “世居吴之北郭” ,4[④]“祖本凝,父一元” 。5[⑤]高启自称“我家本出渤海王,子孙散落来南方”《送 (高二文学游钱塘》,又称“我祖昔都邺,神武为世雄”《赠铜台李壮士》。高启 ) ( ) 的祖父辈皆务农,勤劳能干,家境丰良。高启在《出郊抵东屯》其一中写道: “故乡一区田,自我先人遗。赖此容我饮,不耕坐待炊。 ”到他这一世已家道中落了。 高启十三岁时,台州(今浙江临海县)方国珍起兵,开“群雄之首祸” 6[⑥]吴中 。 地区仍处在元朝统辖范围内,没受到战争的影响,高氏家族生活平安,因此高启 少年时期是在轻松宽良的环境中度过的。元至正十六年(1356 年) ,张士诚攻占 平江(今苏州) ;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 年)自立为吴王,和占据浙东的朱元璋 竭力争夺浙江。

烽火炽烈的离乱之际,至正十八年,高启漫游了东南诸郡。这是 高启人生中仅有的一次出游,漫游吴越,长达三年,在途中写下《吴越记游十五 首》 。金檀《年谱》本年条下附高启《吴越记游诗序》“至正戊戌,庚子间,余 : 尝游东南诸郡,顾览山川,所赋甚多,久而散佚。择其可存者,追赋当日之 意,以足成之,凡一十五首。 7[⑦]他置身于战乱频仍的现实,亲眼目睹人民的悲 ” 惨遭遇, 写下的诗篇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元末东南丧乱这一事实, 有强烈的现实感, 具有“史诗”性质,他的思想、心态也因此发生着变化。当时社会虽动荡不安, 但张士诚统治区相对宁静, 使很多知识分子走上了归隐吴中的道路,高启也不例 外。洪武元年(1368 年)春,朱元璋称帝,定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正式宣告 明帝国建立, 八月建都南京。 这年高启三十三岁。 入明之后, 朱元璋诏修 《元史》 , 高启因博学多才,“尤邃于群史”方国珍简介,亦被征,开始了为官时期;可在晋升之际,高 启却辞官归隐。归隐之后他因辞官忤旨而心有余悸,最终未逃过此劫,在洪武七 年(1374 年)的魏观案中被腰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