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构诗歌的总体象征意象

所谓诗歌的总体象征就是诗人不直接表现自己面对生活的所想所思,而是以重新创造的另一意象(多数是自然意象和社会意象)来象征暗示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总体象征诗歌表面看恰似状物诗,但不是状物诗,状物诗即诗人吟咏的对象是物,总体象征诗歌即诗人用象征手法来暗示诗人心中的某种情思。因而说,总体象征诗歌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表面看诗人好像描绘的是或自然画卷或历史画卷或社会画卷或精神画卷,实质上是象征暗示人的精神、意志和性格。

近日阅读冯建亭的诗歌《永不接近的眷恋》,感觉这是一首不错的状物诗(实质上是写两个人的关系)。

永不接近的眷恋

我们独处在幽暗空间

你总是低垂着头不发一言抽掉了一切

我们的距离变得不可捉摸

为何你频频回首

而眼中满是欲迎还却

为何在这样一个秋夜

横亘着永不接近的眷恋

仔细研读后,感觉这首诗的标题《永不接近的眷恋》如果改成《两棵树》,再读全诗就不是现在这种人生情景的“状物诗”,而变成很棒的富有深刻意蕴的总体象征诗歌,诗歌旨意当然还是诗人原来所赋予的诗歌旨意,但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就比用先前的标题高超得多。说到总体象征诗歌,笔者这里举例艾青的《树》来阐述。树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艾青的《树》这首诗并非简单的状物诗而是总体象征诗歌,因为这首诗意蕴深刻,有着丰富的内涵。这一首诗前四行,写出了一种自然画卷,这种自然画卷很实在,任何人都能够感觉不到画卷的独特性。可这首诗后四行的第一行诗歌中“但是”一词,把读者的目光从地上引向地下,也正是“但是”这一转折性词汇,将地上的自然画卷与地下的自然画卷紧密衔接起来,使得读者读起来没有突兀之感。这里,诗人告诉读者,别看树在地面上孤离地兀立,但树在地下的根却是纠缠在一起。

看完全诗,我们感觉这首诗决不是只写树这一自然画卷,而是借树来象征暗示社会画卷,即象征暗示一种人微妙的人际关系。更确切地说,诗人是象征暗示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华民族的一种生存状态和精神。

我想当时诗人艾青心中的本体情思如果直接表达出来,那个时代背景是不允许的,所以就找一个总体象征体来象征暗示诗人心中的本体情思。今天,我们生活的时代与艾青生活的时代不同,时代虽然也允许我们直接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但诗歌是含蓄的语言艺术,忌讳直白,我们仍然要努力追求总体象征诗歌艺术。

总之,我们具体建构诗歌总体象征意象时,诗人心中本体情思是往往是不可目视不可触摸不可闻听的抽象之物,因而用诗歌来表现这种情感就得以具象来描摹,因为诗歌语言是形象化语言。如何描摹?简言之,就是将表达本体情思的心态物化为具有可感的意象。可以说,建构诗歌总体象征意象比较难,好的总体象征诗歌往往是诗人多年生活感受和心灵顿悟的结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