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决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的现状
一、问题的提出
“大语文”教育观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树立的又一个重要观念。而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要破除那种把语文教学与语文课堂教学等同起来的观念,构建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语文课外活动和良好的语文环境为两翼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丁培忠《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对现代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老师与更多的家长也意识到,单单一本教科书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广泛猎取和语文读写能力提高的要求,新教材中那三十几篇课文,是无法满足新课标提出的“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的要求的,而在学生中广泛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途径。
基于上述认识,本课题组便萌生了对本校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研究的念头,希望通过调查和研究,全面而真实地了解当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为广大教师改革小学课外阅读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二、调查的目标、过程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习惯及读书方法。
2.了解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读物来源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
3.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组成。
(二)调查的过程和方法
1.确定调查对象
因本课题成员分别来自汉滨区关庙镇小李小学、皂树小学***二所学校的三至六年级***500名学生。课题组成员充分利用自己在各校的骨干教师影响,发动相关班级的班主任亲自组织本次调查活动,活动***覆盖12个教学班。调查过程中***发出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500份。
2.调查的过程和方法
本次调查***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2013年3月——6月),主要工作是通过调查分析,提出课题实施方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第二阶段是课题实施推进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1月),主要是由各教师在本校各年级按计划实施问卷调查,收集各种资料,进行数据整理和阶段小结。第三阶段是经验深化推广阶段(2013年12月),读书摘记的收集、更新、积累。读书交流会记录薄的展示。书香家庭、书香班级的评选。第四阶段:总结评价阶段(2014年1月—2月),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的心得以及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形成书面总结。
本次课题研究的前两个阶段主要采用调查法,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后一阶段主要是运用教育实验研究、科学经验总结两种方法,辅之以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法进行。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
1.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分析
态度
年级
十
分
喜
欢
%
不
喜
欢
%
一
般
%
被
动
%
主
动
%
三
65.1
5
29.9
34.8
57
四
62.1
7
30.39
14
76
五
57
5.3
37.7
27.7
72.3
六
47.8
1.2
51
34.9
65.1
从表中可以看出,三到六年级的学生不喜欢读书的学生仅占5%左右,很少,而十分喜欢读课外书的学生占50一60%,比例较大,一般的占30%左右,这反映出孩子们对课外书籍可以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这些孩子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丰富知识,拓展视野。从阅读的主动性来看,有60—70%的同学是能主动去阅读,而被动进行课外阅读者所占比例较小。
从纵向来比,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却递减,这可以看出,由于年级的升高,学生课外作业或课务负担在不断加重,使学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在减少。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分析
习惯
年级
边看
边读
%
默
读
%
边看
边划
%
看后与人交流
%
摘录
好词、
妙句、
段%
看后
什么
都不
做%
三
33.9
47.1
19
35.1
18.6
46.3
四
26.7
60.6
12.7
29.5
34.1
36.4
五
24.4
60.2
15.4
32.4
26
41.6
六
8.1
58.5
33.4
40.3
45.8
13.9
从表中可以看出,各年级被调查学生中,在阅读后什么都不做的所占比例仍较大,在40%左右,只有六年级学生该项比例占13.9%,边看边读和看后与人交流的占30%左右,有默读习惯的占50一60%,能边看边读和看后能摘录好词好句者所占比例随着年级的升高有递增的变化,这说明年级越高,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正在慢慢形成。
但从总体来讲,农村孩子虽然主观上很喜欢阅读课外书,但在兴趣的保持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还缺乏有效的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总是囫囵吞枣,粗粗地浏览一遍,很少有做读书笔记的,即使是有动笔读书的,也是将一些好词好句摘录下来,至于谈感受,展开想象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3.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分析
内容
年级
童话故事小说
%
科
幻
欢
%
武
侠
%
散文小品
%
作
文
%
诗歌儿歌
%
笑
话
%
三
16.7
8.6
14
2.7
20.6
12.5
24.5
四
317
7.6
15.4
3.8
25
4.7
12.5
五
26
10.3
6.6
1.7
22.5
6.8
26.1
六
31
12
11
8
17.2
3.8
17
从数据分析表中可以看出,在所有被调查的三到六年级的学生中,阅读的内容大多集中在童话故事小说,作文选和笑话,武侠小说也占有一定比例,而散文小品类比例较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涵盖面还比较大,但从作文类所占比例来看,仍有应试的功利思想影响。
4.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材料来源分析
来源
年级
向同
学借
%
老师
发
%
图书
室借
%
自己
买
%
三
30.8
22.3
10.8
36.1
四
24
13.8
18.1
44.1
五
37.6
10.6
7.1
44.7
六
38.1
1.5
12.1
48.3
从数据分析表中不难看出,农村孩子能自己购买或订阅课外书籍的较少,仅占40%左右,大部分课外书籍都是同学问相互借阅或老师发的。要加大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量,解决读物来源是个关键,教师们要充分结合农村小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多种形式,收集大量读物,比如组建班级图书角或鼓励同学间相互借阅,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解决农村小学生”读之无物”的实际问题。
四、讨论与建议
(一)明确几个基本理念
1.强化读书积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成为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经验所验证。“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的例子不胜枚举。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实践通过“强化积累(广读熟背)一领悟品味(说文解字)一贯通实践(作诗赋文)”的人生系列训练培训出了一大批名贯古今,誉满中西的中国文豪。这即是后人概括的“滋养论”。
2.叶圣陶先生语文教材观的核心是“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钥匙,学生拿了它去开其他的书库”。叶老再三强调,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终点,以语文教材人手,目的在阅读种种的书,语文教材实际上成了通向课外阅读的桥梁。叶老的“例子”说是实验的理论依据之一。
3.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这也是实验的理论依据之一。
4.学习迁移说是一条古老的心理学定律,即平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课阅读学到的基本方法运用到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实验的又一理论依据。
5.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才宜引到记忆类似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的阶段。
(二)实施几条教学建议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学生达到”毋需扬鞭自奋蹄”的功效。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主要是靠教师启发和诱导的,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首先是榜样激励;榜样可以使学生产生向上看齐的心理,可以是名人效应,介绍一些伟人、名人的课外阅读经历,比如说,介绍列宁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在图书馆看
书的地方踏出一双双脚印;也可以是典型的学生,让他们从身边学起,树立起热爱书籍的兴趣,进而从中去领悟、去汲取,教师还可以适时展示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成果,比如读书笔记,根据阅读课外书制作的手抄报等。作为家长,也要做好子女的表率,给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2.针对学生阅读范围的狭小,首先学生要养成热爱书籍的良好习惯,博览群书,不局限于一个范围内,要大胆去阅读,去发现。图书室作为学生阅读课外书的主要渠道,学校应做好图书室图书的补充,充分保证图书的数量、质量;并定期为学生推荐好的图书,做好阅读上的指导,在学校形成一个课外阅读氛围,作为家长,则应适时为子女补充各类书籍,督促子女去阅读,在子女身上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3.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效率,首先要做好读物的推荐,最广泛的就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比如说学习了《草船借箭》可以推荐学生去阅读《三国演义》,去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习了《景阳冈》可以推荐《水浒传》,去了解武松之后的经历与命运,从而体会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身不由已的人物形象。另外,还可以推荐他们年龄特征相适合的,六年级的学生充满了求知欲、充满了幻想,可以为他们推荐《十万个为什么》、《科幻故事》等等,让他们感到课外书知识的丰富。其次,学会阅读的方法。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他们很少能细细品味一本课外书,多数学生都是筛选精彩的来看,往往是大体浏览一下,学会阅读的方法就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课外书的特点、结构、结合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阅读课外书,有效充分利用时间。第三,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可以增强对课外书的理解,还可以进一步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写作能力等等,比如说读了《作文集》可以摘抄一些好词好句或写写对某一篇作文的、感想;读了《中国民间传说》则可以谈感想、展开想象,还有就是要建立起丰富多彩的各种课外阅读形式,落实检查,这样才能督促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能力的形成有赖于习惯的养成,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的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引导和培养,切不可揠苗助长。同时,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也离不开学生的自身的努力,只有教师、家长、学生都转变传统的观念,形成默契,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也只有当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真正提高了,我们的民族教育才能出现一个新的突破,当然,教学工作仍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同时,切不可放松教学,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