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炮竹声 声声喜庆 庆春秋冬夏四季好时节 节节高升

孔尚任诗写<<甲午元旦>>:“萧蔬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乾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南北朝时期诗人徐君倩,除夕与妻子一起守岁,写下了《***内人夜坐守岁》的诗:“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棕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摧。”夫妻二人夜坐守岁,等待晓光的喜悦心情,跃然纸上。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某年除夕之夜,酣醉之余,欣然命笔写下《守岁》诗:“欲知垂尽岁,有似走壑蛇……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诗人把飞逝的时光比作钻洞的长蛇,到了一年的最后一天,如同剩下的蛇尾,想捉也捉不住了。诗人如此强烈的感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今日读来仍能醒世警人。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放弃努力,仍勉励自己“努力尽今夕”,表现了诗人只争朝夕的精神。

祝你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在这快乐分享的时刻,思念好友的时刻,美梦成真的时刻。祝你——新年快乐,佳节如意!

只有雪地上留下艰辛的足迹,才会懂得活的珍贵,活的炙热。祝新的一年中你的生活美满幸福。

祝愿你在新的一年里,所有的希望都能如愿,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所有的期待都能出现,所有的付出都能兑现!元旦快乐!

不需要多么贵重的礼物,也不需要多么郑重的誓言。我只需要你一个甜甜的微笑,作为我新年最珍贵的礼物。

许一个美好的心愿祝你新年快乐连连,送一份美妙的感觉祝你来年万事圆圆,送一份漂亮的礼物祝你微笑甜甜。

21世纪的第二个元旦过去了。这是一个辞旧迎新,万象更新的时节。

元旦,古称元日、元春、正旦等。从字面上看,元为首,旦为晨。元旦即是每岁第一天的早晨。人们对新的一年寄托着更大的希望,期待着新年时刻的来临,故以元旦为名进行庆祝。“元旦”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人萧子云的《介推》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表现了一元复始,人寿年丰的景象。

时至元旦,宫廷有朝贺之礼。曹植《元会》诗云:“初岁元祚,吉日帷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描绘了曹魏时期元旦朝会的盛况。元旦之际,民间亦有喜庆之祝。明代陈宪章的《元旦试笔》展示了老百姓在元旦节日里的喧闹欢娱情况。其诗曰:“天上风云庆会期,庙谟争遗草茅知。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歌声笛声,足见黎民之乐。唐代孟浩然的《田家元旦》诗,则流露出清新淳朴的农家风味:“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说此年丰。”

每临元旦诗兴浓。我国许多无产阶级革命家写的元旦诗,意境开阔,内涵充沛,情趣别致,令人击节三叹。1930年元旦,毛泽东在风尘仆仆的行军途中吟诗《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其革命气概何等昂扬。董必武曾写下《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一诗:“***祝新年笑语哗,红岩女士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其战友深情真挚感人,何等深刻精警。1943年元旦,谢觉哉高歌《一九四三年元旦黎明枕上口占》诗:“曾过两万日,欣逢六十春。窗虚犹见月,儿醒已呼晨。事已年年旧,行宣月月新。重生今打算,未惜鬓毛陈。”

宋代宋伯仁《岁旦》诗:“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版随人换,梅花隔岁香。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穰。柏酒何劳劝,心平寿自长。”

唐代孟浩然《田家元旦》:“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说此年丰。”

新年伊始,欢乐祥和,正是文人学士大发感慨的时候。自古以来,诗人无不在元旦抒情言志,吟诗作赋,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篇。宋代王安石《元旦》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寥寥二十八个字,便将新年放爆竹、贴春联、饮美酒这三种特定的浓烈的喜庆气氛写得有声有色,堪称千古绝唱。

当然,古之元旦是指农历正月初一,与公元纪年的元旦不应“同日而语”。但都作为岁首,吟诗之情当是一致的。宋代宋伯仁《岁旦》诗云:“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版随人换,梅花隔岁香。春风回笑语,云气卜丰穰。柏酒何劳劝,心平寿自长。”反映诗人知足常乐、悠闲自在的欢度新年情趣。

元旦是人们辞旧迎新,互相热烈祝贺,重新构思新生活的时光。唐代孟浩然《田家元旦》:“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说此年丰。”诗意清新淳朴,大有陶渊明遗风。唐代刘长卿亦有诗句云:“春衣试稚子,寿酒劝衰翁。”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老人儿童各得其好的情景。唐代朱鹄《早春》诗云:“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写出人们燃放爆竹、集庆满庭的欢乐场面。新年伊始,金鸡报晓,唐代骆宾王咏道:“三条九陌丽城隈,万户千门平旦开。”人们在元旦的早晨常常会互相祝贺新年,唐代薛逢曾咏道:“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元旦代代有绝唱,元旦诗,出自现代名人之手,其意境和情趣别开生面。 1930 年,毛泽东行军途中写下《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全词清新自然,充满了乐观昂扬的气概。 1924 年元旦,董必武在重庆国统区工作,口吟一首诗,表达他高风亮节的革命情操和对战友的祝福:“***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女士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当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也写有一首动人的春节观花诗:“迈街相约春花市,却看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此诗妙就妙在最后一句,以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达出当代新年的无穷意蕴,耐人寻味。当代名人赵朴初,也有吟新年的意境新颖的好诗:“东风又入新年,迎来春色无边。”

如梦令元旦

毛泽东(1930年1月)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流浪人间。

-------------------------------

元旦试笔

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

丁卯元日

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平乐

○苏亮新

莺歌燕舞,

九域繁花怒。

三代新天民致富。

特色江山永固。

神舟六号遨空,

玉皇倾殿迎恭。

又报春回大地,

禹疆万马奔腾。

七绝

○苏亮新

金鸡隐去黄犬来,

广袤秦川任吾才。

守护长城匤正义,

和谐社稷似蓬莱。

七律

峥嵘岁月我豪情

○黄大白

长街炮竹艳旗旌,辞旧迎新感慨生。

强国富民千载梦,和谐发展世人惊。

闻鸡起舞身心健,破浪乘风方向明。

锦绣人生风化雨,峥嵘岁月我豪情。

万象更新

○黄涯

柳红梅绿又一年,狗头鸡尾紧相连;

繁荣城乡多新品,富裕农村免赋田;

华丽小车驰满路,神州锦绣美家园。

元旦颂歌

○李伟空

(一)

闻鸡起舞祖生(注)鞭,斗转星移又一年;

四代中枢施善策,九州赤子奋争前。

神州航宇惊牛女,科技兴邦改天地;

物阜民丰増国力,中华崛起谱新篇。

(二)

汪汪义犬唱瑶篇,预祝新年是好年;

海晏河清凝紫气,云开雾散现晴天。

同根箕豆情难断,***祖炎黄脉永连;

台陆双赢归一统,南山牧马乐团圆。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自来元旦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