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诗词
《长歌行》赏析
日唏朝露,本是自然界之寻常小事,不必在意,孰不知这正是人生苦短、转瞬即逝的典型表征。作者的这一细节描写,正是全诗贴切比喻的开始。
世间万物,承接太阳的恩泽。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残酷的生存法则面前,淘汰的总是弱者。若不想被踢出局,就要努力拼搏。万物都在竞太阳之泽,只有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才会收获更多的光辉!
天不随人愿,人生的秋天总会来临,与其“恐”“至”,不如无愧于心地过好每一分钟,分秒必争!“煽黄华叶衰”与“青青园中葵”相照应,写出了时不我待,需及时努力有所作为的紧迫感。
百川东流,一去不返。亦如人生一世,再难回头。作者巧妙地将“朝露易逝”“秋节将至”“流水难回”与时间结合在一起,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光阴易逝。贴切的比喻,生动的说明是全诗的亮点。
最后一句,乃是画龙点睛之句,少年不图强,只能空悲切。这句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意境深远,含意深刻,发人深思。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短短几十年,弹指一挥间,便无处可寻。人生是不可再来的,只有我们努力了,才不至“徒伤悲”。真正惜时如金,这样我们才能在弥留之际,不留遗憾地说:“我没有虚度我仅有一次的生命,我不会因虚度光阴而悔恨!”
“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大道理,谁都会讲,我们应该将惜时真正落实到行动中,而不是让它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古人的谆谆教诲中。生命只有一次,难道要在碌碌无为中度过吗?
咏 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678)。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不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就在这十个字中,诗人运用比兴的方法,把这份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同时,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其诗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见《西京杂记》)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典故,进一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爱之忱。“白头吟”三字于此起了双关的作用,比原意更深入一层。十字之中,什么悲呀愁呀这一类明点的字眼一个不用,意在言外,充分显示了诗的含蓄之美。
接下来五六两句,纯用“比”体。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蝉如此,我也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咏物诗写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托遥深”。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由于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虽在将近结束之时,还是力有余劲。第七句再接再厉,仍用比体。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呢?这句诗人自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然而正如战国时楚屈原《离骚》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在这样的情况下,有那一个来替诗人雪冤呢?“卿须怜我我怜卿”,只有蝉能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末句用问句的方式,蝉与诗人又浑然一体了。
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沈熙乾)
本文来自: 中学生英语网([url]www.16xuexi.com[/url]) 详细出处参考:/html/yuedu/shici/200812/09-8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