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柳除了左公柳和灞桥柳还有什么
如下:
1、左公柳 源自清代诗人杨昌浚的七绝《恭送左公西行甘棠》:“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遍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歌颂左宗棠在引兵入疆,立功于万里绝域期间,更悉心于改善边陲,发动军士于天山南北夹道植柳的善举。于是人们便将这些连绵千里,绿如帷幄的柳树称为“左公柳”。
2、灞陵柳 《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做桥,汉人送客至词桥,折柳赠别。”隋唐时期,文人雅士们不断写诗作赋,变把灞桥折柳赠别的那种离愁别绪的和深情厚谊定格下来。如李白的《忆秦蛾》:“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商隐《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
3、隋堤柳 隋炀帝开凿通济渠,沿渠筑堤种柳,后成为隋堤。后人多以“隋堤柳”来讽刺隋炀帝的荒淫亡国,抒发世事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如白居易《隋堤柳》:“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柳。”秦韬玉《隋堤》:“种柳开河为胜游,堤前常使路人愁。”
4、沈园柳 南宋大诗人陆游曾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城南禹迹寺的沈园与迫于母命、被迫离异的前妻唐琬意外相逢,于沈园内壁题《钗头凤》一词,怆然而别。唐琬读罢和其词,不久即郁闷怨愁而死。后陆游写下“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的诗句,以“沈园柳”来表达旧情难忘、衷情难诉的苦楚。
5、金雪柳 古代元宵节女子装扮在头上的饰物,就是用捻金线制成的柳丝。《大宋宣和遗事》中有“京师民有似云浪,尽头上戴着玉梅、雪柳、闹蛾儿,直到鳌山看灯”的记载。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李清照《永遇乐》“翠铺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6、寒食柳 寒食节插柳的风俗由来已久。《岁时杂记》记宋代风俗:“今日寒食节,家家折柳插门上,唯江淮尤盛,无一家不插者。”诗人常常借寒食插柳的风俗来表达思亲恋乡之情。如宋代张炎《朝中措》曾云:“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意思是自己离乡客游,恰逢寒食清明时节,随手折一枝杨柳,却不知将柳插何处。
7、章台柳 据唐传奇《柳氏传》(许尧佐)载:寒士寒翊与富有爱才的李生为友。李有美妾柳氏,爱慕寒翊,李知其意,便于长安的章台街置宅,将柳嫁寒。后翊及第,柳氏留在长安。适逢安禄山作乱,柳寄身佛寺。长安收复后,寒翊使人潜寻柳氏,并寄以诗曰:“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寒以章台柳暗喻爱姬柳氏,后人多以“章台柳”指落如烟花的女子。
8、宛溪柳 源自宋代贺铸《六玄令》:“已恨归期不早,枉负狂年少。无奈风月多情,此去应相笑。心记新声缥缈,翻是相思调。明年春杪,宛溪杨柳,依旧青青为谁好?”后人以“宛溪柳”喻相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