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与潘岳作品的不同特色

潘岳与陆机,都是西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他们都著写过悼挽伤逝类的文章,其作品各有千秋,本文以潘岳的《悼亡诗三首》和陆机的《叹逝赋》为例,来比较潘岳与陆机在悼挽伤逝作品中的不同点。

1、潘岳的《悼亡诗三首》的哀悼对象是他的妻子杨氏。“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悼亡诗三首》(其一)从中“望庐、入室、帏屏、髣髴、流芳”等词可看出,都是对其亡妻进行描述,潘岳哀悼的对象十分的专一。

2、陆机的《叹逝赋》哀悼对象则十分的广泛,“懿亲戚属,亡多存寡;昵交密友,亦不半在。或所曾***游一途,同宴一室,十年之外,索然已尽”——《叹逝赋》,从中可见,潘岳悼亡的对象有亲人、好友等人,时过境迁,亲朋好友相继离世,陆机感到深深地感伤。除此之外,陆机的哀悼对象还有逝去的时间,时间不停的流逝,自己逐渐变老,那些过去的时光,一去不复返。表现了对生命如流星转瞬即逝的感叹,同时也表现了对自然景物的变换的感叹。

3、岳在《悼亡诗三首》中所用的意象有“翰林鸟、比目鱼、月、窗,空床,墓”等,这些意象营造出的是一个清冷的凄静的氛围。而且从意象我们可以看出。潘岳和他的妻子杨氏是十分相爱的,潘岳用“比目鱼”和“翰林鸟”作为象征。可见,在妻子杨氏离世后,屋子里少了妻子的空床,多了她的遗像,少了她一起看月亮,反而多了她的坟墓凄怆。看到潘岳的意象,仿佛可以看到他一个人倚着窗子,望着皎晈的月亮,转睛注视着妻子的遗像,清冷的月光洒近屋子,更添一缕哀怨与惆怅。

4、陆机在《叹逝赋》中所用的意象有“琼蘂、朝霞、山川、城阙、松柏、薄暮、落日”等。陆机的意象以大自然景物为参照。从这些意意象的选择上,我们可以看出陆机与潘岳是不同的,陆机在大自然的景物身上看到了他自己,他以自然的景物的变换象征着自己命运的变换,他与自然融为一体。所以陆机通过意象的表现出来的氛围是空旷的、辽阔的、孤独的。

5、陆机的《悼亡诗三首》与潘岳的《叹逝赋》在情感的表现力度是不同的。很明显潘岳的情感表现的更全面,更透彻,更能感染人。在潘岳的《悼亡诗三首》中的感情比较饱满。“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6卷十一说:安仁过情,士衡不及情;安仁任天真,士衡准古法。并说潘岳情深之子,每涉笔则,淋漓倾注,宛转侧折,旁写曲诉。潘岳诗确以言情见长,言情中,尤善写哀情。尤其他的悼亡诗深沉感人,体情入微。而陆机的《伤逝赋》却不一样,他在这篇文章中,用了大量的景物描写与意象的象征,但是表达的感情却不通透,读者不易琢磨和把握他的内心起伏变化。不如潘岳的《悼亡诗三首》的感情穿透力强,更能直击人心,读者能体会到潘岳的感伤。这种哀情更突出。

6、在《悼亡诗三首》中,很少看见哲理性的内容,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悼亡妻子,在诗中诉说对妻子的思念,回忆和妻子的感情,对妻子深深的哀悼。但在陆机的《叹逝赋》中,却能看见陆机的思考,并有一定的哲理。“悲夫,川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人何世而弗新,世何人之能故。野每春其必华,草无朝而遗露。经终古而常然,率品物其如素。譬日及之在条,恒虽尽而弗悟。虽不悟其可悲,心惆焉而自伤。亮造化之若兹,吾安取夫久长。”——《叹逝赋》。在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陆机思考的是人生是短暂的,时间永远都不会停留,人不久就会变老,无法与时间抗争的哲理思想。在《叹逝赋》中也体现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具有人文的精神,陆机面向的是人类的整体,陆机选取的物象比较广泛,上至宇宙天空,下至花草露珠,胸怀宽大,仿佛将世间万物尽收眼底,从大方面着手写他对生命的感悟。表达是人类都会面临的生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