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征爱情的事物

一、同心结 1、《有所思》-- 萧衍 谁言生离久, 适意与君别。 衣上芳犹在, 握里书未灭。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常恐所思露, 瑶华未忍者。 2、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 3、《卜算子·秋色到空闺》——夏完淳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二、红豆 1、《红豆》——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浣溪沙》——纳兰性德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鱼湿轻绡,那将红豆寄无聊? 3、《杨柳枝》——温庭筠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三、比翼鸟 1、《长恨歌》白居易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送应氏二首》——曹植 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四、连理枝 1、《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纳兰容若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五、并蒂莲 1、《鹧鸪天》 藕花深处田田叶,叶上初生并蒂莲。 2、并蒂莲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偎  六、鸳鸯 1、对月形单望相互,只羡鸳鸯不羡仙 2、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3、文彩双鸳鸯 裁为合欢被 中国象征爱情的事物2 连理枝现在也用来比喻至死不渝的爱情,而最初在这个故事里,是表达对于夫妻情义的赞美。并蒂花所象征的,也是同样的意象。也许婚姻是古代人对于爱情的理解,以及基于这个基础之上,所能做出的最真挚的承诺。于是从这个角度来说,像连理枝、并蒂花这样虚化的物象,并不特指某种具体的植物,只要符合枝干绸缪、花开并蒂的形态,便是爱情的象征了。而并蒂花中,以并蒂莲、同心莲、并蒂芙蓉最为著名,乃是因为“莲”谐音“怜”,“芙蓉”谐音“夫容”的缘故,在六朝诗歌中,用这样的谐音来代指夫妻之间的并影同心,是尤为常见的。  并蒂莲  双头莲 定陵出土的明代织金妆花喜字串枝并蒂莲花缎纹饰  芍药 除开连理枝、并蒂花这些并不特指某一种植物的意象,芍药在诗文里的出现,有时也会被视作用来隐喻爱情。究其渊源,则是本于《诗经?郑风》里的《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水和洧水是郑国的两条河,当此《诗经》中的时代,郑国的士女有着三月上巳节在溱水、洧水边上祓褉的习俗。所谓祓褉是指除拂不祥,而在三月的好天气里,自然也带有踏青的情怀在里头。 诗里的情景,就发生在一年中这最为明朗的一天里,有着轻快的流水声,花草也开得最为繁盛。那句“且往观乎”,若写成白话文,一定得是“去看看嘛”才行,分明是女孩子撒娇的`口吻,于是才有了下句中的“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男子到底不忍拂了佳人的兴致,虽然嘴上说着已经去过了,终究还是一同前往。《诗经》里收录的情诗并不少,然而对话如此轻松娇俏,《溱洧》是绝无仅有的。 赠送芍药的情节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出现了,仿佛好风物的时节里,如同水流花开一样自然而然。《韩诗外传》里说:“芍药,离草也。言将离别,赠此草也。”于是芍药便有了离草的别名。可是韩婴的解释并不确切,诗的结尾并没有离别的气氛,而只见兴之所至,折花持赠的雅意。到了清代的马瑞辰,则在《毛诗传笺通释》里认为古代“芍”与“约”同音,在诗里便用来指代爱人之间的约定。 若是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看,这首诗里出现赠以芍药的场景很有不合理之处。芍药的花期很晚,五六月份才开放,《诗经》时代的上巳节则在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于时令来看,花期是合不上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乃是因为秦汉之前没有牡丹之名,所以牡丹和芍药同被称为芍药。后来为了加以区别,又把牡丹称为木芍药。要到南朝谢灵运的时代,牡丹作为花名才开始在诗文中出现。所以从花期来判断,《溱洧》里提到的芍药,应是如今的牡丹。 同为芍药属的植物,牡丹和芍药外观相近,很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大致来说有三点,一为牡丹是木本植物,茎杆为木质,芍药是草木植物;二为叶片的区别,牡丹叶前端是分裂的,而芍药叶前端较窄,不再分裂;三为花期的先后,牡丹农历三月开花,有着“谷雨三朝看牡丹”的说法,上巳节正是牡丹最为繁盛之时。而芍药的花期,则要迟至立夏了。“立夏三照看芍药”,便是芍药花期的注解。  牡丹  红豆 红豆所负的盛名,乃是源自王维那首脍炙人口的诗:“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在清代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中,此诗题作《相思》,而在题解中又提到吴兴凌氏刻本中题作《江上赠李龟年》,可知这首诗原是安史之乱时,眼见旧交零落,不免抚今追昔,借咏红豆而怀念故人之作。 李龟年本是玄宗朝最著名的乐工,曩时于宫中奏《霓裳羽衣》,曾得玄宗的赞赏,又兼出入名公巨卿的府邸,当此名花倾国两相欢的韶华之世,被视作繁盛已极的时代乐音。待到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民间,再次奏起当年的乐曲,而人事皆非,听者不免顿起今昔之叹。《西溪丛语》中有一则笔记,说李龟年于湘中采访使筵席上唱起王维的这首《相思》诗,举座之人遥望玄宗所在的蜀中,面色惨然。李龟年唱罢此诗后,顿时气绝倒地,四天后才苏醒过来。笔记小说之言虽不可尽信,而这番蕴藉于诗中的思旧感怀之情,读来却是再令人惆怅不过的。 因着《相思》诗意温厚,于“相思”二字着力尤多之故,后世往往用来比喻绸缪缱绻的恋情,与诗的本意渐行渐远,而红豆也阴差阳错地成为中国文学史中,用来指代恋情最为著名的植物。温庭筠的《新添声杨柳枝辞》里写道:“井底点灯深烛伊,***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从唐代起,骰子的幺点与四点用红色来标示,与涂黑色的其他几个数字迥异,于是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里提到这首诗,便议论道:“相思子即今红豆,并四枚嵌一面,则唐时骰子将近方寸矣。”然而这样解诗,未免过于执著物象,古代的骰子多为骨制,飞卿此诗用“玲珑骰子安红豆”极言相思刻骨,妙在出语新奇,是否真的嵌上四颗红豆则无关紧要,诗词到底不是这样用来实指的啊。 到了明代,李时珍更在《本草纲目》里的“相思子”纲目下,记载了一个悲伤的故事,说是《古今诗话》里提到从前有人死在了遥远的边塞,他的妻子得知后,在这植物旁边恸哭而亡,于是就用“相思子”来命名。只是李时珍也不能确定“相思子”到底是哪种植物,于是便有了“或云即海红豆之类,未审的否”这样语焉不详的一笔。 如今被称为“红豆”的植物果实,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整颗皆为珊瑚红色,一种一端红色,另一端黑色。这两种都能被串成饰物,各地旅游景点的小摊上常常可以见到,用来表示纪念或定情之意。如此说来,究竟哪一种才是真正的红豆呢? 唐代李匡乂《资暇集》的“相思子”条内,称“豆有圆而红,其首乌者,举世呼为相思子,即红豆之异名也,其木斜斫之则有文,可为弹博局及琵琶槽。其树也,大株而白枝,叶似槐,其花与皂荚花无殊,其子若扁豆,处于甲中,通身皆红。”可见在李匡乂的眼中,这种“豆圆而红,其首乌者”的相思子才是王维诗中的红豆。 据《中国植物志》,相思子又称相思豆、红豆,别名鸡母珠,拉丁文名曰Abrus prectorius,乃是相思子属的藤本植物,其种子上部三分之二为红色,下部三分之一为黑色,春夏间开花,花朵为红色或紫色的蝶形花冠,到九十月份结果,正合“秋来发几枝”的特点。然则相思子虽然常常用作饰物,却是一种有剧毒的植物种子,非但误食容易中毒,甚至还有将相思子钻孔时,不慎刺伤手指而丧命的例子。  相思子 而海红豆虽然也有着红豆的别名,与相思子属的相思子不同,是海红豆属的落叶乔木,拉丁文名Adennther pvonin,树高五至二十余米,开白色或黄色的小花,树心暗褐色,质地坚硬而耐腐蚀,常常用来制作支柱或是箱板。种子鲜红光亮,并没有相思子半红半黑的特点。 岩崎常正《本草图谱》中的“海红豆” 将相思子和海红豆加以比对,可知除了这两种豆颜色不同,植株本身的外观也迥异:一为藤本植物,一为落叶乔木。且《资暇集》中关于所谓的“相思子”株干用途和外观的描述,以及“处于甲中,通身皆红”的记载,分明是海红豆的特性。李匡乂无疑是把相思子的种子和海红豆的植株弄混了,而赵殿成在《王右丞集笺注》中沿用了这个说法,于是关于相思子外观的舛误流传愈来愈广,比如日本学者岩崎常正《本草图谱》中的“海红豆”,不仅把海红豆的种子也画上了类似于相思子的黑色边缘,甚至还将本应是落叶乔木的海红豆绘上了蔓性植物的卷须。李时珍在“相思子”中所写的那句“或云即海红豆之类,未审的否”,倒也成了这幅图下笔犹豫、多有谬误的最好注解。由此可见,错将海红豆当作相思子,也算是渊源有自。要根据植物的拉丁文名、特性和图谱加以比对,才能渐渐厘清植物之间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