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衿》音韵与主旨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音韵

《子衿》***三章,采用了《诗经》中常见的重章复沓的形式。

前两章第一句多用平声字,平声字在声音上可以延长。青青、悠悠两个叠词,改变一个字的呆板,赋有节奏与活力,把悠悠的心思与长长的衣领和玉带连接起来,由物及人;还有心和思,音和来,在声音上使得诗中的情物和情感显得绵长动人。

前两章第二句和第三章多用仄声字,仄声加重情感。纵、不、宁、嗣等去声字,让责备和期许之情在声音中跳跃。挑和达,使用双声,却一平一仄,声音上一低一高,似自由散漫,不受约束。一、日、月等入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感情决绝,在强烈的声音对比中把情感抒发推向淋漓尽致。

主旨

《毛序》:“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子衿》成于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乱世之际,学校废而教育不兴,“刺学校废”的主旨更贴合时代背景,而诗人正是借《子衿》呼吁兴利除弊,重树礼乐教化之风以育才。这样的话,曹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就好理解了,青衿代指学子,有才能之人,曹孟德在借典故招贤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