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适时调整分组模式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分组模式,一般有以下三种分组模式:
1、“阶段分组”:即分组后保持较长时间,按照学生的健康、性别、体能状况等因素,划分为较为稳定的小组,可一个教学单元教学中采用,一旦单元教学结束,小组也随之解散。这种分组的特点是技能基本相同,爱好可能不同,但便于对同一组采用相同的计划,又便于对不同小组的区别对待。如在一年级跳绳教学中,由于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已基本掌握,而有些学生则一点都不会。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开设“登山”团、“牵手”团、“苗苗”团。“登山” 团主要解决会跳学生。每次课中教师都制定不同的山峰——跳绳次数,要求学生间合作、竞赛,勇登高峰;“牵手”团主要给学生创设合作交流、互帮互助的场所,让跳得较好的学生做小老师协助初会者,从而减轻教师负担;“苗苗”团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会者间自主加强练习,尽快掌握动作。
2、“灵活分组”:灵活分组与阶段分组相似,效果相同,不同的是持续时间更短,仅在一节课中出现,随之即被解散,主要有三种分组方式:1)按技能水平分组,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竞争性。例如跳高教学中,在四个跳高区域设四个不同高度:70厘米、80厘米、90厘米、110厘米,由低到高。教师提出要求凡能跳过70厘米高度的,才能去跳下一个高度,以此类推,连续三次跳不过去的,回去跳低一级别的高度。这种临时性的分组可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精神,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在使用这种分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2)按技能水平好坏搭配分组,可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一节广播体操教学中,教师有意把已经掌握的同学和尚未熟练者编成一组,让会的教不会的,发挥学生之间的帮带作用,使小组内的学生间互帮互学互评。这样既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又能缩短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的良好合作精神,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
3、“随机分组”:这种小组也是在一节课中出现,一般采取随机报数或自由组合,通过报数随机分组可以达到各组间实力基本相同局面,便于开展组间的教学比赛或竞争游戏;而自由组合可以使爱好相同、关系要好的同学分在一组,他们之间的配合更默契。例如在球类教学中,让爱好相同的学生分在一组,既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又能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使他们的技能和体质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的真正体现。
(二)帮助学生建立合作规则,保证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任何一项活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果没有规则的制约,活动就会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为保证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有序性、有效性,教师应事先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每次合作都必须合理分工,让学生明确个人责任,可以采取轮流制,如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统计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作为小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例如:在进行篮球投篮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把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合作小组,小组中设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职位,学生在练习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并适时进行轮换。先由一名学生评判,一名学生记录,一名学生帮助捡球,其余学生做投篮练习,练习4—6次后,进行角色互换;最后各组报告员向全班展示小组练习的成果,教师通过对比各小组练习的记录情况,对完成任务的小组和超过上次课的练习成绩的小组进行奖励。
(三)要重视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会与人合作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由于受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影响,学生开始不能完全适应小组合作学习,缺乏与他人沟通、维持人际关系的技能,个人责任感不强;大部分学生只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组内缺乏讨论和交流的意识和技能。学生的合作技能可以分为学习技能和社会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1.收集资料
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现在是信息社会,因此需要培养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收集对自己解决问题有用的部分,学生拥有这种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很有帮助。
2.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基础。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让对方了解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
3、认真倾听、综合别人的意见
为提高讨论的效益,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必须学会倾听。只有认真倾听,才能将其他同学的意见与自己的理解作比较,并进行补充;才能综合归纳组员提出的不同意见,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形成集体的意见。
4、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习惯
中国古代的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吾曰三省吾身”,因此要引导学生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有利于学生自评总结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对自我的认识。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让学生写体育日记的方式对一天的学习进行记录,写出得失;或者让学生在每一次记录上用一句话写写自己的感受;或者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一节课的体会等等都可以。
(四)要重视对教师合作教学技能的培养
有些教师对其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不甚明确。有些教师甚至认为教师不应对学生进行指导,而是把学生交给小组,只要提出分组要求和任务,就可以袖手旁观。其实,运用合作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当好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景,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活动前向学生提出合作建议,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作为指导者与参与者,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去,在组间巡视,及时发现小组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并不时地提供帮助。例如:(1)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学生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耐心、及时地向同学说明任务的内容、操作程序及不同角色的职责,让他们及时地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2)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具有不同意见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当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4)当合作学习小组练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提示完成练习的技巧,而不是提供一个标准答案。使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能知其然且能知其所以然。在体育教学的合作学习过程中,除了上述问题,学生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跟踪指导,加强必要的组织和调控,合作学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并不是任何一节课,任意一个教学内容都适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浅显易懂、一下子就能掌握的教学内容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太深奥的教学内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也不太好,因为合作学习太深奥的内容时后进生只是袖手旁观,无所事事,甚至影响优等生的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所教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地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1) 独立练习、探索困难时
许多体育运动技能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因而学生独立练习、探索出现困难是很正常的。这时,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促使生生之间相互启发,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灵感,解决问题。如学了《集体舞—幸福舞》之后 ,我在讲清编排舞蹈的要求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导一段新的舞步。为了集体的荣誉,为了小组的成功,每位成员都积极献计献策,对舞蹈中的每一个舞步、道具的使用、人物的安排,都进行精心、反复的考虑,以使自己小组的舞蹈在表演时惟妙惟肖,让人耳目一新。之后,我让各小组上台表演。通过小组合作表演不仅尽现了学生的表演才华,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小组成员的互助合作精神,体验了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2)个人操作完成低效时
例如:在教《玩纸棒》一课时,我让学生都来做一个快乐的小画家,以小组为单位用纸棒当线条,摆出各式各样的造型,摆好后向大家介绍一下本组的作品。如果这一环节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地完成,课堂教学的时间就会明显不足。此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既保证每个人都能动手操作,又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力量。
(3)个人认识局限时
如在教学《花样跳绳》一课中,我设计:“除了我们平常并脚跳绳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跳绳方法?”由于并脚跳绳不是唯一的跳绳方法,就要求学生紧密围绕跳绳这种运动器材,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求跳绳的多种方法。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局限性,这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开阔学生的思路,还能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4)意见不一,有必要争论时
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们各抒己见,彼此不同意对方的观点,这时教师不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寻找正确的答案。如在教五年级体育健康常识《为什么课间要进行适量的活动》一课中,我让学生围绕‘(一)、为什么课间要进行适量的活动?;(二)、课间应进行什么样的活动?’进行小组讲座。有了话题之后,各小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说:“教室内二氧化碳多、氧气少,到室外可呼吸到更多的氧气,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继续学习。”有的说:“在教室长时间看书、写字影响自己的视力,课间到室外看看绿叶或景物,有助于保护视力。”有的说:“课间可到操场上散散步、做做体操、跳跳绳”。最后由各小组的组长汇报,并在全班进行交流。通过给出话题、开展讲座和进行小组汇总这一合作学习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了个体学习的潜能,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3、教师要恰当地把握评价标准,设立一定的激励机制
在体育教学的合作学习中,教师恰当地把握评价标准,设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对指导和调节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体育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如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在评价内容上,应从合作练习的效果及合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角色职责、及合作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评价。在一堂体育课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合作情况作出评价,并协助学生一起讨论他们彼此合作的情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判学生的练习情况及合作表现:(1)用眼睛扫视练习中的学生,估计有多少学生能正确完成运动技能,能表现出合作行为;(2)随机抽取一组学生,计算他们中有多少能够完成练习和合作目标;(3)随机抽取各组中的一名学生,要求他解释个人、小组的练习目标、角色职责或某个合作技能;(4)让某个或某组学生展示他们的练习效果;(5)通过查看小组记录,判断合作练习的效果等。教师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评判,并及时将所获得的信息反馈给学生,这样学生一方面会再次接受教学内容的信息,另一方面了解到自己小组和其它小组的长处和短处。总之,教师通过合理的评价,并贯以表扬和激励,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从而使学生真正达到“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
4、教师要及时做好合作学习的反思总结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从而迸发出火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能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它能通过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等的交往,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交往沟通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品质,最终达到主动发展,提高学习效益的目的。最后,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教师之间应注意结合体育学科的本质特征以及当前我国体育教学的实际,经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学术探讨,不断反思、改进,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挖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使体育合作学习真正成为教学变革的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