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山的人文历史

杉山之美不仅在自然生态,更在其堪与九华山媲美的佛教文化。据遗存碑刻记载,杉山香火鼎盛时期有二寺十庵。至明国初年圮毁之前,杉山的寺庙庵堂一直香火不断。杉山之形胜吸引了众多隐士,传说春秋时期鲍叔牙就曾经到这里隐居,唐开元年间新罗国王子金乔觉首先来到杉山开辟到场,后来才转道九华山。五代时期西风大师到这里盘桓过,李白、杨万里、吴应箕都曾到这里览胜访道。吴应箕夜宿太白楼登临西峰,俯瞰云海,赋诗一首:

杉山山自万山开,梦里曾经几度来。

僧居云里天外寺,雨中花散石中苔。

茗香此日同清馨,诗句他年照绿台。

不索空门妨信宿,谁令身世绝尘埃。

山因景而美,因佛而名。杉山智坚,惠能下三世(六祖惠能——南岳怀让——马祖道一——杉山智坚)弟子。贞元十一年(795),普愿离开自己的老师,来到杏花江南的池州南泉山(今安徽贵池一带)开辟禅院,接引学人。

有着众多秀山丽水的池州当时的确吸引了不少优秀的禅师,于此差不多同时来到池州开辟禅院的除了南泉山的普愿,还有同是马祖道一弟子的杉山智坚,以及鲁祖宝云。智坚是在杉山,而宝云则是在鲁祖山。因此,当时以贵池为中心,向周边辐射,以江南一片形成了一个南宗广阔的南禅的领地。他们有自己的经济,有自己的禅院,他们自给自养,这也是他们得以长期延续自己的禅风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黄复彩着《安徽佛教史》:如普愿有一次与贵池杉山智坚在一起烤火,普愿说:“不用指东指西,请直接将本人分上的事说出来。”杉山采用了一个动作,他将火钳在火盆里插上,然后拱手而立。应该说杉山这一动作够刁钻的了,够别致的了,但普愿说,:“虽然这样,比起我王老师来,还差一点儿。” (师与南泉向火次,南泉问师:“不用指东指西,本分事直下道将来。”师便把火箸放下。南泉云:“饶你与摩,犹较王老师一线道。”)

杉山智坚禅师,生卒年及其籍贯不详,马祖道一弟子。与普愿同来池阳,挂锡杉山(今石台县境内)。杉山早已是一个佛门重地。唐开元(713—741)初,国清禅师义安于此开创道场。义安被累召入朝而不赴,唐玄宗为他割三乡租赋以膳僧众,置仓输纳。杉山风景也十分幽美。《南湖集》云:杉山僻处奥区,斗人天表,九华之胜以秀,杉山之胜以幽。吴应箕《杉山诗》:杉山山寺万山开,梦里曾经几度来。云外僧居天外寺,雨中花散石中台。茗香此日同清磬,诗句他年照绿苔。不索空门频信宿,谁令今世绝尘埃。智坚禅师来到杉山,人以山显,山以人彰。他给杉山带来了又一次繁荣。智坚与普愿交往甚密,其禅法不及普愿,留下的语录不多。《祖堂集》、《五灯会元》都有关于他禅法的专篇记载。

本僧,字因悟,号如是,辽宁省北镇县人,满族。1896年6月23日出生,自幼父母双亡,慧根颇深。9岁披剃于观音洞弥陀寺,依坦修和尚为师,在北京万寿寺受具足戒。民国六年(1917),来皖南石台杉山镇国寺住持,被推为安徽省佛教会常务委员,先后三次任迎江寺住持。第一次是民国二十四年至二十八年(1935—1939),安庆时局动荡,本僧任住持历尽艰辛,既要稳住僧众,谨慎治寺,又要与外界周旋,维护佛寺尊严;第二次是民国三十二年至三十四年(1943—1944),两年时间,日夜操持,顶住内外压力,为保护迎江寺而废寝忘食,功德无量;第三次是民国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1947—1948),安庆战事不断,在这种环境中,当迎江寺住持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中华五千年》网)

池州杉山智坚禅师,初与归宗、南泉行脚时,路逢一虎,各从虎边过了。泉问归宗:“适来见虎似个什么?”宗曰:“似个猫儿。”宗却问师,师曰:“似个狗子。”又问南泉,泉曰:“我见是个大虫。”

师在南泉,造第一座。师吃饭次,南泉收生饭,乃曰:“生聻!”师曰:“无生。”泉曰:“无生犹是末。”泉行数步,师召曰:“长老!”泉回头曰:“作么?”师曰:“莫道是末。”

普请择蕨次,师提起蕨菜,问南泉:“这个太好供善。”南泉云:“非但这个,百味珍羞,他亦不顾。”师云:“虽然如此,个个总须偿[尝]他始得。

僧问:“如何是本来身?”师曰:“举世无相似。” (黄复彩主编《迎江寺志》)

《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均有记载。池州的杉山智坚禅师最初与庐山归宗禅师、池州南泉普愿禅师一起行脚时,在路上遇到一只虎。三人各从虎的身旁安然走过。南泉普愿禅师问归宗禅师,刚才见到的那只虎像个什么?归宗说,我看像只猫。但归宗又问杉山智坚,智坚说,像只狗。智坚又问普愿,普愿说,我见到的就是一只虎。

杉山智坚禅师被普愿禅师请为南泉禅院首座和尚。有一天到了吃饭的时间,杉山最后一个吃完。普愿去收拾碗筷,说,你是最后一个吃完的。智坚说,(从无限的时间来说,没有先)当然也就没有后。普愿说,那你就是最末的一个。普愿说着就开始往外走,刚走了几步,智坚突然叫了一声:“长老!”普愿回过头来问,叫我做什么?智坚说,(现在你站在我面前)您说谁是前面,谁是后面呢?

春天,普愿请大家上山去采蕨菜。杉山智坚举起一根很姨的蕨菜说,这么好的蕨菜正好可以供养您。普愿说,不要说是这个,就是百味珍馐,我也无所谓。杉山智坚说,虽然这样,但每一样东西还是要认真地尝到一尝,(否则,怎么知道它们是什么味道呢?)

有一个僧人问杉山智坚,什么是人的本来面目?杉山智坚说,世上没有相似的物件。(每个人的本来面目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