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梅花借物喻人的古诗句
1. 关于借物喻人的古诗句
关于借物喻人的古诗句 1.借物喻人的古诗有哪些
1、宋代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2、明代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3、元代王冕的《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译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4、唐代骆宾王的《咏蝉 /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译文:深秋季节寒蝉叫个不停,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怎么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翅,对我一头斑斑白发,不尽不止地长吟。
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有谁能相信秋蝉是这样的清廉高洁呢?又有谁能为我这个无辜而清正的人申冤昭雪呢?
5、唐代罗隐的《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及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2.借物喻人的诗
借物喻人的诗句: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郑燮2.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罗隐3.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明,解缙4.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咏蝉》 (唐)李商隐5.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蝉》 虞世南6.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兰花》薛网7.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己亥杂诗》龚自珍8.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在狱咏蝉》骆宾王9.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咏松》 陈毅10.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画菊》 郑思肖11.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于谦12.千形万象还成空,影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云》 来鹄13.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 王冕。
3.借物喻人的诗句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 ,
任尔东西南北风 。
墨梅复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制,
要留清白在人间。
咏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欲知松百高洁,待到雪化时。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籍秋风。
(唐)来鹄《云》
千形万度象还成空,影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4.借物喻人的古诗
唐诗鉴赏辞典-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四) 孤鸿海上来, 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 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 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 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 弋者何所慕! 这是一首寓言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牛仙客执政后,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时所写。诗中以孤鸿自喻,以双翠鸟喻其政敌李林甫、牛仙客,说明一种哲理,同时也隐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二年后诗人就去世了,这首诗该是他晚年心境的吐露。诗一开始就将孤鸿与大海对比。
沧海是这样的大,鸿雁是这样的小,这已经衬托出人在宇宙之间是何等的渺小了。何况这是一只离群索处的孤雁,海愈见其大,雁愈见其小,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单寥落。
可见“孤鸿海上来”这五个字,并非平淡写来,其中渗透了诗人的情感。第二句“池潢不敢顾”,突然一折,为下文开出局面。
这只孤鸿经历过大海的惊涛骇浪,何至见到区区城墙外的护城河水,也不敢回顾一下呢?这里是象征诗人在人海中由于经历风浪太多,而格外有所警惕,同时也反衬出下文的双翠鸟,恍如燕巢幕上自以为安乐,而不知烈火就将焚烧到它们。 而且,这一只孤鸿连双翠鸟也不敢正面去看一眼呢!“侧见”两字显出李林甫、牛仙客的气焰熏天,不可一世。
他们窃据高位,就象一对身披翠色羽毛的翠鸟,高高营巢在神话中所说的珍贵的三珠树上。可是,不要太得意了!你们闪光的羽毛这样显眼,难道就不怕猎人们用金弹丸来猎取吗?“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这两句,诗人假托孤鸿的嘴,以温厚的口气,对他的政敌提出了诚恳的劝告。
不愤怒,也不幸灾乐祸,这是正统儒家的修养,也就是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然后很自然地以“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这两句,点出了全诗的主题思想,忠告他的政敌:才华和锋芒的外露,就怕别人将以你为猎取的对象;窃据高明的地位,就怕别人不能容忍而对你厌恶。
这里“高明”两字是暗用《左传》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的典故,但用得很浑成,使读者不觉其用典,即便不知原典,也无妨于对诗句的欣赏。 忠告双翠鸟的话,一***四句,前两句代它们担忧,后两句正面提出他那个时代的处世真谛。
然则,孤鸿自己将采取怎样的态度呢?它既不重返海面,也不留连池潢,它将没入于苍茫无际的太空之中,猎人们虽然渴想猎取它,可是又将从何处去猎取它呢?“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纯以鸿雁口吻道出,情趣盎然。全诗就在苍茫幽渺的情调中结束。
这首诗开始四句叙事,简洁干净,第五句“矫矫珍木巅”句中的“矫矫”两字,上承“翠鸟”,下启“美服”;“珍木巅”三字,上承“三珠树”,下启“高明”。可见诗人行文的缜密。
后六句都是孤鸿的独白,其中四句对翠鸟说,二句专说鸿雁自己。“今我游冥冥”句,用“冥冥”两字来对衬上文的“矫矫”两字,迭字的对比呼应,又一次显出了诗人的细针密缕。
这首诗劲炼质朴,寄托遥深。它借物喻人,而处处意存双关,分不出物和人来,而且语含说理和劝诫,颇得诗人敦厚之旨。
5.借物喻人的诗句有哪些
1、《竹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抄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袭
2、《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bai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du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墨梅》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zhi流清气满乾坤。
5、《画菊》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dao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6.借物喻人的诗有哪些
1、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咏蝉》 (唐)李商隐2、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罗隐3、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蝉》 虞世南4、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咏松》 陈毅5、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6、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画菊》郑思肖7、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于谦8、千形万象还成空,影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云》 来鹄9、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明,解缙10、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兰花》薛网11、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王冕12、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在狱咏蝉》骆宾王1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郑燮。
7.借物喻人:诗句
周敦颐 《爱莲说》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以莲花自喻)陆 游 《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以梅花自喻)骆宾王 《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蝉自喻)于谦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以石灰自喻)王冕 《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郑板桥 (郑燮)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以竹自喻)罗隐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以蜜蜂自喻)郑思肖 《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以菊花自喻)薛网 《兰花》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以兰自喻清高)若草则为兰,若木则为松。
兰幽香风定,松寒不改容。 (以兰 松 喻人)。
8.有关借物喻人的诗词
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月夜亿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远望
唐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和三乡诗
唐高衢zhidao
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独留芳翰悲前迹,陌上恐伤桃李颜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
墨梅图题诗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