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用文学的语言带着学生学语文——《昆明的雨》听评课记录
一、从学科性质上看。
“语文姓语”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俗话,但它简练明确地表达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语文是工具,需要学习训练,需要运用积累;语文又是人文生活,就要有情感、有审美、有文化积淀。《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讲,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这就是要用语文这一工具做手段,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要克服目前课堂上大量存在的非语文手段的现象,非语文手段的基本表现就是简单的是非问答,和通俗口语化的课堂语言,让语文失去了很多美好,期待年轻老师多用文学性的语言让语文课更有诗意和深度,能够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美好的生命里里受到感染和熏陶,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二、从课堂形态上看。
“课标”指出:要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在课堂上不管老师表现了多么高超的语文才华,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活跃起来,没有思维、想象、情感的迸发,就不能算一节好课。因此,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学习,应该是一节好课的主要标志。
这点上老师的理念和意识是有体现的,比如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环节的设计都比较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三、从学生发展上看。
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应该表现在每一节具体的课上。好的课堂,应能反映出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发展过程。另外,学生的发展又应该是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以科学而又艺术化的方法过程,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的课堂,才是好课。
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实现的目标,作为年轻老师,要有这样的理念,在课堂的设计多下功夫,努力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四、从学习氛围上看。
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在好的课堂上,老师应该与学生是平等的,与学生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而不仅仅是过去所说的“教态”如何)。有了好的学习心理氛围,课堂就一定会是民主的、和谐的,学生的学习就会是愉悦的。
本节课,老师还是比较幽默的,这样的幽默孩子们会喜欢,但是语文课的幽默也应该和富有情趣和诗意的,不要起哄似的好玩和好笑,破坏语文的整体氛围。
五、从教学个性上看。
语文教学不但应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自主的、个性化的发展,而且特别注重教师教学的个性化。语文教材是一篇篇不同的选文。不同的课文,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篇课文都应该选择最适合教材的个性化的方法——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当然,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有些老师模仿别人的教案去上课,试一试可以,一以贯之,肯定不会有好的结果。
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和问题的提出都是比较好的,老师在教学上也有自己的特色。
年轻人都有比较好的素养和学识,努力在提升课堂语言上下功夫,尽快提升自己课堂表达力,体现语文老师特有的思考力,这一点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