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形象在泰戈尔的诗歌中的意义
表现了泰戈尔非常的关心孩子的生存状况和教育状况。
泰戈尔认为学校与周围环境脱节,甚至双方之间产生矛盾,将会导致儿童心灵空虚。特别是儿童白天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几个小时内,若完全与周围世界隔绝,则书本上所学到的抽象概念便难以消化。
因此,他建议:“我们应搞清楚现时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学校里也能做家务活儿,丰富多彩的学科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学校同时挑起传授书本知识和培养心灵的两副担子”。
在这里,泰戈尔鲜明地指出学校承担着对儿童传授书本知识和培养心灵的两项重要职责,而心灵的培养需要劳动及劳动教育的介入。他甚至建议:“条件许可的话,学校应拥有一片农田。学生干农活儿,农田提供学校所需的粮食。
另外,可以养牛,获取牛奶,生产酸奶,学生们参加饲养家畜。课余时间,他们修建花园,除草浇水,扎竖篱笆。
这样,他们与大自然不仅在感情方面,而且在活动上也会有密切联系。”儿童若只是单纯地介入大自然,则主要在感情方面与大自然产生联系;若通过劳动的方式介入大自然,则在感情与活动方面均与大自然产生了联系。这种介入方式,会促进儿童与大自然之间感情的培养以及儿童心灵世界的培育。
泰戈尔的思想:
泰戈尔是个乐观主义者,他认为世界是朝着绝对的善发展的,坚信恶最终将转化为善。诗人认为,我们之所以有痛苦,是因为我们感受到有限,但这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并不是最终的,欢乐亦是如此。
因此,善恶且不是绝对的存在,但对于有限的我们来说却是真实的,必须通过《薄伽赞歌》中的业溶血,也就是通过无私善行的实践而与无限者的活动统一起来,以获得宇宙生命或道德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