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孟郊的《登科后》?

一、诗词大意。

译文:往昔的困顿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题名令人神采飞扬。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观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二、创作背景。

公元796年(唐贞元十二年)年届46岁的孟郊又奉母命第三次赴京科考,终于登上了进士第。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胜,当即写下了这首快诗。

三、名句赏析。

这首诗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广为流传,这与诗句本身的艺术成就之高密不可分。

除了它正面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一时间的欢快情绪外,也是与它同时含蓄的象征手法。

以夸张的手法抒情:在车马拥挤、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不可能容得他策马疾驰,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是不能“看尽”的。然而诗人尽可自认为当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尽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虽无理却有情,因为写出了真情实感,也就不觉得其荒唐了。

以象征的手法明志:所谓“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诗人感到的可以大有作为的适宜的政治气候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有考中进士以后的洋洋自得,也有得遂平生所愿,进而展望前程的踌躇满志。因而诗歌所展示的艺术形象,就不仅仅限于考中进士以后在春风骀荡中策马疾驰于长安道上的孟郊本人,而且也是时来运转、长驱在理想道路上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形象了。

在我看来,诗人在历经两次落榜后难免失意,而支撑他再度赴京赶考的是他对自身才华的信心。终于,他在不惑之年考中科举,既有自身才华被认可的喜悦,也有对未来前途的积极展望。这种情感虽然格局较小,但难得的是,孟郊用诗句将喜悦表达的淋漓尽致,以至于后人提起科举高中变想起这首诗词。

四、对孟郊关于科举诗歌的点评。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孟郊《落第》诗曰:“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刃伤。”《再下第》诗曰:“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下第东南行》曰:“江蓠伴我泣,海月投人惊。”愁有余矣。……《诗意投刘侍御》云:“离娄岂不明,子野岂不聪,至宝非眼别,至音非耳通。”《叹命》云:“题诗怨还怨,问易蒙复蒙。本望文字达,今因文字穷”,怨有余矣。至《登科后》诗,则云:“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议者以此诗验郊非远器。余谓郊偶不遂志,至于屡泣,非能委顺者,年五十始得一第,而放荡无涯,哦诗夸咏,非能自持者,其不至远大,宜哉。

参考资料:

田宝贵.春风得意马蹄疾——《登科后》赏析,名作欣赏,2008,(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