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科举又不考诗歌,为什么唐朝文人还这么爱写诗呢?
诗歌是一种抒发情怀的文体
首先来说,诗歌就是一种文人抒发个人情怀的文体形势,在唐朝的时候,并不流行词,只流行诗歌,尤其是五言七言绝句最受欢迎。
唐朝的文人也不一定就是爱写诗,只不过没有别的表达形势,不像宋朝流行词,元朝流行曲,明清流行小说,有诸多表达形式,而且唐朝的诗歌形式相较于前朝还有所改观,文体也相对较为丰富,像杜甫等诗人还能写长体叙事诗。
而且诗歌又是主流,所以,形成一种写诗热,包括现在,也是以小说为主体,不会写小说的根本就在作家圈里生存不下去。
诗歌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
古代没有新闻报刊等传播工具,只是最传统的著书立说,如果能将自己的诗收集在一起,进而进行发表流通,那么,无形中就会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像李白,就是因为成名太早,又由于各种原因不想参加或者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又很想当官,怎么办呢?就将自己想做官(为民请命)的思想写到自己的诗里,这样就会被上层人士所青睐。
李白就是因为这种方式而入仕为官。
而且,唐朝的科举考试里面考一点诗歌
唐朝进士考试中,就有一部分是关于诗赋的,就像现在公务员的申论一样,里面会有关于文学的题。想想就悔啊,史论纵横国考的时候总分只差8分就进面试了,行测答的还特别好,结果申论因为作文字写的太差,导致公考失败。哎,依稀记得当天晚上下着雨,犹如我心血在滴。
所以,在现代社会如果想要在考试中脱颖而出,不仅各方面都学得好,还要字写的好,不能偏科哦!古代科举考试也一样,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考核形式,当然要重视了。
这样的话,诗歌在唐朝的时候不但科举考试考,而且还是文人交流的一种重要传播媒介和文体,想要成为文人,先拿出几首诗看看。
王勃的《滕王阁序》,李白的《将进酒》,白居易的《长恨歌》不仅奠定了他们自己在文学中的地位,在当时来说,也是人人都会背诵而且传唱类似现在《大海》一样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