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徐满元诗集《众星望月》有感
对于诗歌,我是一个知之甚少的人,仅会时不时无病呻吟似地读一读。虽然我始终坚信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最耐读的一种文体,诗如参禅,它也比其他文体更像是一种语言的隐逸,而经年岁月里,我用尽全力却也读不出它深度的万分之一。刚拿到徐满元老师的处女诗集《众星望月》,有那么一瞬,我不敢去读,我怕我的亵渎会让他的诗歌失去灵韵。因为,诗歌的魅力,就取决于文字背后的灵魂。读着读着,厚度在减少,深度却没有增加。
对于写诗的人,在骨子里,我是十分敬畏的。诗歌是通向自由的道路,是心灵之鸟,无论在喧哗或是宁静之中,都有着一种隐秘的力量。诗人能带我们穿越世间的尘雾,去领悟善与美的化境。可他们却也像退隐的杀手,令你闻风丧胆,甚而搅乱你平静的生活,把你带到十字路口,让你做出为难的抉择,陷入窘迫的境地。米兰·昆德拉说,不能承受的是生命之轻。因而我认为,生活给予的最大侮辱就是还你自由,且不设限度。写诗的人,都有一个不安分的灵魂,什么都阻止不了他们对于世界的表达。尤其在这个充满着生存危机感的境况之下,诗人更是一种特殊的存在。
徐满元老师诚然不是最出色的诗人,但无疑是爱诗的。他在《诗恋》中把诗比作“一片蓝蓝的大海”,而他自己“是岸边的礁石”,任大海嘲笑他的痴情,他也终不改初衷。他更把一生看作是“诗行与诗行之间的空隙”。
诗歌的笑是诗人一个人的笑,诗歌的愁却是一群人代代的愁。我们畏惧一种生活,并矢志不渝地逃离这种生活,可最终躲开了,安定了,又竭尽所能地复制着这种生活,一边打乱,一边制造,破而立,破而不立……然而诗人创作,也正是应一边充实着自己,一边清空着自己。
诗人有两种生活,一种受伤,一种疗救;一种筑巢安窝,一种带着灵魂自由地奔走。思想是有尊严的,精神是有个性的,而诗歌更应成为一种有思想的精神。陈染说,生活最终教会给我们的也只是一句话只说一半。那么,诗人便是一句话只说三分之一。因为,简约,无疑是诗的特性。写诗的人毋庸置疑是敏锐的,灵感是他们小宇宙的大爆发,创作过程中他们在争分夺秒地燃烧,突然地爆炸是他们书写到极致。他们常常把生活褪尽色彩,还原以水墨修饰,留下无穷的意境。
他们又常常把黑白勾勒地五彩斑斓,在调色盘里尽情地编织。
诗人的爱是分明的。爱之前,“心,是树上唯一的无核大红桃”,只是苦于“但至今仍无人摘取”;爱上时,就“别冷缩,别顾忌,猛冲出门外”,因为“我七色的情丝,已为你织成风衣”;因为爱的投入,只有“咬紧嘴唇”,才能“将目光从你的眼里拔出”;抓不住爱时,“于是,我的心便成了一盏失眠的灯,夜夜醒着”。
生命中,思维的惯性常常把我们囚禁于内心的荒野,用模糊的轮廓黑暗地笼罩着,而诗人有着飘逸的思维,会入俗套却也能适时而飞,作为徐满元老师诗歌的阅读者,而不是它的解读者,在他的诗歌里我看到了处处弥漫着生活气息的东西,却又不是生活原来的.影子,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来源于生活,最终又高于生活吧!
诗,有时,只是一种生活,一种过程,一种阅历,一种成熟。或许,徐满元老师也只是在诉说着这样一种生活,一种过程,一种阅历,一种成熟。
诗歌是有关想象的艺术,我想,徐满元老师也正是用他“想象”的记忆和沉吟抒写着诗歌。他在诗歌中捕捉到了生活的一瞬,也让一瞬在诗句里缔造着永恒。好的诗歌,就是要把别人历经了却未曾发现而恰恰被你发现的一些平凡或非凡的东西洋溢在你的诗里。诗歌创作不仅在于坦诚执着,还在于幻想憧憬,更在于一种不为任何诱惑所动的衷情,尽管世俗对此有偏见。对于一个诗人,惟有诗心不老,才能构筑生命的永恒。
诗人写作是情感释放的艺术通道,我想,读者阅读也是,而徐满元老师说,“每当读者的目光从我们身上掠过,我们总把自己的创伤变成他们的希望”。
徐满元老师把爱情和自己所有的情愫维系当作诗来写:“爱你,定居的目光不再流浪……爱你,三月桃花汛淹没了诗行。“我的心,是一把收拢的小红伞,在多”
雨的季节,为你撑开。“雨丝打湿了情丝的衣裳,情丝滋润着雨丝的心房。”“你永远”
是与半径无关的圆心,牢牢地统治着,我的心国。“你一转身,”竟卷走了一个春季。”这些都是《爱的魅力》。“执意离去的列车,拉着带钩的目光,心桩被连根拔起,灵魂开始失舵,多少漂泊,多少沉浮,总也找不到,消逝已久的不冻港。“我只能”用泪水,把痛苦写进,海的心里。”这些都是《我的心事》。
他把所有的对人类与自然的由衷感激当作诗来写:“就这样,你不停的,从贫瘠的土地上走过,每一个脚印,都给兰考人民,留下一个绿茵;每一滴汗水,都
在阳光下,风干成闪光的麦金,把开在你脸上的花朵辉映”—《永生者之歌》。“你的性格,像混凝土,认准就绝不动摇;你的意志,似钢筋驮定了,就坚决果断”—《永不褪色的肩章——为建筑工人而歌》。十四岁的少年,本应《笑脸如阳》,却在《开花的年龄》陨落。《雪花,我替你说》,“万花皆有果,你结出的是,一个又一个丰收年”。他《回想父亲》,也善待《母爱》。
他把所有的对时光与岁月的把握当作诗来写:“流星像把烧红的尖刀,倏地刺进夜的胸膛,淌出鲜红的血来,人们叫它黎明”,这是他的《黎民断想》。在《从埋没到永恒》里,他深知“被土石埋没,是一种幸运,只要你有一颗,发芽的信心,有朝一日……走进郑板桥的竹诗竹画里,塑造永恒。”
他把我们的人生当做一首诗来写:《人生》,是一册厚厚的书,一天就是一页,用两行足迹装订。
或许,就像徐满元老师在诗中所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支笔,只是由于使用的墨水不同,才写成各种不同颜色的字。”希望徐满元老师在生活里也能保持着本真的我,做到“不要从毛孔里挤出的微笑”,而宁愿“要结自心头的辣椒”。
徐满元老师的诗歌从爱情、亲情、乡情、友情到四季轮回,到人生岁月,再到世事感慨,无不浸透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点缀。衷心祝愿徐满元老师可以走得更远,也希望诚如他在诗歌中所言:“我不要附在门牌上炫耀自己的七色灯泡,我要像探照灯冲破一切烟雾的缭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