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时期著名的哈萨克作家都有谁?
阿拜阿乌埃佐夫.穆赫塔尔.奥马尔汉诺维奇АуэзовМухтарОмарханович哈萨克作家,哈萨克科学院院士(1946年)。1928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而后毕业于塔什干中亚大学附属研究生班。1917年开始创作。第一部作品是根据揭露封建氏族制度的民间传说写成的爱情悲剧《恩利基-克别克》(1917)。代表作《阿拜之路》是一部描写哈萨克伟大诗人和启蒙学者阿拜一生的长篇历史小说。它反映了十九世纪下半时期哈萨克社会的复杂景象;封建贵族的荒淫无耻、劳动人民的贫困无权和对压迫的反抗斗争。小说分为两部:第一部《阿拜》(1942-1947),或1949年斯大林奖金,第二部为《阿拜之路》(1952-1956)。全书获1959年列宁奖金。他还写中‘短篇小说:《无法自卫者的命运》(1921)、《有学识的公民》(1923)、《穿丧服的美女》(1935)、《山隘的枪声》(1927)、《峭壁》(1935)、《肩并肩》(1933)、《脚印》(1933)等。此外还写有《埃曼-绍尔潘》(1934)《闪电的反光》(1934)、《在边境上》(1937)、《在考验的时刻》(1942)等剧本以及一系列特写和研究哈萨克与吉尔吉斯民间口头创作的文章。曾把雨果,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译成哈萨克文阿利姆让诺夫.阿努哈尔.图尔迪别科维奇алимджанхамид哈萨克作家。苏***党员。出身于志愿家庭。1954年毕业于哈萨克大学新闻系。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用俄文写作。著有特写集:《白色的朋友,黄色的朋友》(1958)、《不朽的根部》(1960)、《水路五万里》(1962)、还有反映哈萨克现代生活中尖锐问题的中篇小说《商队找着太阳进行》(1962)《蓝色的群山》(1964,或1967年哈萨克国家奖金),描写非洲人民反对殖民注意斗争中的中篇小说《燃烧的梭镖》(1965),揭露剥削者的专横霸道、显示人民群众无穷创造力的中篇历史小说《来自奥特拉的纪念品》(1966)以及长篇历史小说《马哈姆别特的箭》(1969)、《急使》(1974)等。曾任苏联作协书记阿赫塔诺夫·塔哈维Ахтановтахаби(1923-)哈萨克作家。苏***党员。出身于农民家庭。比亚与阿拉木图师范学院。卫国战争参加者。曾在前线的报刊上发表诗作。1957年出版描写卫国战争中苏军士兵丰功伟绩的长篇小说《严峻的日子》。主要作品有:描写牧人生活和劳动的剧本《萨乌列》(1960),中篇小说《草原的自白》、《暴风雪》(1963,获1966年哈萨克国家金),文学评论集《商队》(1969)。译有阿·尼·托尔斯泰的《苦难的旅程》、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的短篇小说及其他作品。此外还著有长诗《宣誓》,特写集《关于印度的故事》,短篇小说《爱情的悲哀》等。占苏古罗夫·伊利亚斯Жан?0?5уровИлъ?0?5яс(1894-1937)哈萨克诗人。苏***党员。出身于农民家庭。1925-1928年在莫斯科新闻工作者***产主义学院学习。熟谙哈萨克的民间文学,受过许多哈萨克诗人的影响,在早期的诗作中就表现出自己创作的独特性。在1919年发表的诗篇《他出了什么事?》中,充分表现出对落入敌人手中的普通人们的同情。写有反应革命前后哈萨克人民过着不同生活的长诗《草原》(1930);以自己为主人公的长诗《音乐家》(1935)。描写革命前的时代是摧残人的时代的长诗《库拉格尔》(1936)。还写过长篇小说《同志们》(1933)和三个剧本:《土西铁路》(1936)、《憎恨》(1936),其题材都是反映哈萨克人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因“违反”了法律被捕,死后恢复名誉。穆丄罕默德·科扎尔斯帕耶维奇МухамеджанКожаспаевич哈萨克作家、文艺学家、翻译家。苏***党员。哈萨克科学院院士。出身于牧民家庭。1968年起人苏维埃哈萨克百科全书主编。1933年开始从事文学活动。主要研究阿拜·库南拜吾勒、赛费林、阿乌埃佐夫等人的创作,在文学评论中坚决反对不能揭示艺术真实的粗糙的表面分析。著有《十月诞生的》(1958)《对本民族文学的思考》(1958)《哈萨克文学》(1960)《伊利亚斯·占苏古罗夫》(1959)《萨肯·艾费林》(1964)《哈萨克散文中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形成》(1965)、《从冬不拉到书》(1969)等论著。1960年发表以工人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草原上的笛声》。他的作品《顶峰在前头》获1974年哈萨克国家奖金江布尔·扎巴耶夫(1846-1945)ЖамбулЖабаев哈萨克民间诗人。出身于贫穷的牧民家庭。自幼喜爱和着冬不拉唱歌,讲述民间故事和史诗。曾向著名的民间诗人苏尤姆拜学习即兴吟唱艺术。1881年,在民间诗人赛诗会上掌声了许多著名民间诗人后,在谢米列奇耶地区,也包括吉尔吉斯地区享有盛名。在十月革命前创作的诗作有:《控诉》《献给民间诗人扎尼斯》《追捕》《贫农的命运》《遗言》《罪恶的命令》《愤怒心灵之歌》《卡迪尔拜财主的狗》等。他的口头创作的主体和形象都和哈萨克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十月胜利革命后,他的即兴诗歌赞颂哈萨克山村的新生活、卫国战争时期人民的英勇斗争等。主要诗作有《献给布尔什维克代表大会》《生活之歌》《苏维埃联盟》《献给莫斯科》《列宁格勒人,我的孩子》等。他的口头创作都整理出版,其中对哈萨克的史诗发展有较大影响的是反应两个时代哈萨克人民生活的长诗《我的生活》。由于对哈萨克文学发展作出了贡献,1938年被选为哈萨克***和国最高苏维埃代表,他的诗作获1941年斯大林奖金谢弗林·萨肯СейфуллинСакен(1894-1939)哈萨克作家。哈萨克苏维埃文学创始人。苏***党员。哈萨克苏维埃人民委员会首任主席。出身于农民家庭。1913-1916年在鄂木斯克师范学校学习。1910年出版第一部诗集《逝去的日子》。曾长期主编《文学战线报》(1925-1937)。他的作品《红色山鹰》(1920),是哈萨克苏维埃文学的第一部描写社会主义革命的战士形象的剧本。诗集《不可驯服的马》(1922),是作者十月革命前和国内战争期间所撰诗的汇编。主要作品有诗集《冬不拉》(1924)《特别快车》(1926)、《在生活的浪花中》(1928)长诗《分离的天鹅》(1925)《柯克契塔乌》(1929)《信天翁》(1933)《克兹拉托》(1934)长篇历史小说《艰难的道路,痛苦的转变》(1927)中篇小说《艾莎》(1922,1935年重写)、《挖土工人》、《果实》(1935)等叶先别尔林·伊利亚斯ЕсенберлинИлъяс哈萨克作家。苏***党员。1940年毕业于哈萨克冶矿学院。1971-1975年曾任哈萨克作协书记。1945年开始发表作品。从写诗步入文坛。长诗有《布尔什维克的史诗》(1957)和《比尔让萨尔的悲剧》(1966)、《危险的摆渡》(1967)和《喜爱的》(1968),其中《搏斗》后1968年的哈萨克国家奖金。还写有历史三部曲:《汉·克涅》(1971)《会说话的剑》(1971)和《绝望》(1973)阿勃季利达·塔日巴耶夫哈萨克诗人、剧作家。语文学博士。苏***党员。出身于民农家庭,母亲也是诗人。1929年毕业于哈萨克阿拜师范学院文学系。曾任哈萨克作协书记。192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新律》(1933)、《突破》(1934)《力》(1935)、《全心全意》(1948)、《岛屿》(1958)、《从昨天到今天》(1964)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当代哈萨克人民的生活。三十年代后半期转向戏剧创作,写有《白桦》(1938,与阿乌埃佐夫合作)、《盛开吧,草原!》(1953)、《玛依拉》(1957)、《朋友》(1964)、《悬崖》(1966)等剧本。此外还有论文集《生活和诗》(1960)和专著《哈萨克戏剧的产生和形成》(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