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衬字”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第一,什么是衬字
关于衬字,古书名家都有提到过:
王骥德(明)在 《曲律?论衬字》有云:
古诗馀无衬字,衬字自南、北二曲始。北曲配弦索,虽繁声稍多,不妨引带。南曲取按拍板,板眼紧慢有数;衬字太多,抢带不及,则调中正字反不分明。沉起凤(清)在《谐铎?垂帘论曲》有云:
南曲少衬字,北曲多衬字。郭沫若 在《雄鸡集?谈诗歌问题》说:
任何一种新诗体的出现,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由四言而骚体,由五、七言而长短句,乃至由词而曲,曲再要加入衬字衬句,都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其实,所谓衬字,就是指曲牌所规定的谱式之外另加的字。说通俗点,就是歌词中为韵律优美或歌唱需要而增加的没有实义的字,如?风吹那个雪花满天飘?里的?那个?就是衬字。
例:
将人的义海恩山,都做了远水遥岑。似这等鲲鹏掩翅,都只为狼虎磨牙。
若得他一人定国,也不枉万代名留。
以上三句中的将、都、似、都、若、也都是衬字。
又如题明魏忠贤生祠联:
至圣至神,中乾坤而立极;允文允武,并日月以常新。
此联用语极为平常,却极尽阿谀之能事,其在民间之所以流传甚广乃缘于其事有趣。
据《坚瓠集》载,明代大宦官魏忠贤,权倾朝野,逢迎者为其遍立生祠。天启年间一巡抚在其为魏所立之生祠上题此联。始魏不解何意,因有阁僚名黄立极者,便问何事说到黄阁老。
左右言某御史只是?与爷作对?而已,同黄阁老无关。魏听了又生误会,勃然变色道?多大御史,敢与我作对!?随即下令拘捕。左右再三解释,才转怒为喜。
联事描画出魏忠贤不学无术又滥使淫威的丑态,令人捧腹。联语中,?允?是衬字,不需解释其义,只用来补足二字而成音步。
如果写成下面这样:
(休说他)至圣至神,(怎可以)中乾坤而立极;(纵然他)允文允武,(也难以)并日月以常新。
括号里的字就是非常明显的衬字了。
第二,衬字的作用衬字的作用是补充正字语意的缺漏,使之内容更加完整充实,语言更加周密丰富或生动,或者使字句与音乐旋律更加贴合。衬字最常用于曲,词和对联中也有,但不多。
在现在流传的曲中,衬字非常普遍。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加衬字来完善文义、丰富情感,兼之增强曲的通俗性,衬字用得恰当,可使句法灵活多样,增强了曲文的口语化和形象化特点。
周贻白曾说:?往往一支曲子其神韵全靠衬字,这是词变为曲的一种解放,也是制曲者的一种便利。?说明衬字是有其特有的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