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文学常识

1. 22.愚公移山1.文学常识

22.愚公移山1.文学常识 1.《愚公移山》这课文的文学常识重点是什么

一、文章内容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2.愚公移山文学常识,一词多义,通假字

你好!

《愚公移山》

古今异义:

1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2曾 古义:乃,并 今义:曾经

3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4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5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6诸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7荷 古义:扛 今义:荷花 8息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9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10已 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11方 古义:方圆 今义:常指矩形 12惩 古义:苦于,被。。所苦 今义:惩罚

词性活用:

1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2箕畚:名词活用为状语,用箕畚.

3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4聚:使动用法,使。。聚,相当于:“把。。召集在一起”.

一词多义:

1方 方七百里指面积 方其远出海门正当

2曾 曾不若孀妻弱子竟 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3固 汝心之固顽固 吾义固不杀人本来

4亡 今亡亦死逃走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5其 惧其不已也代词,他 其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帝感其诚他 其妻献疑他的

6之 以君之力的 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

7且 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8焉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始一反焉加强语气 9而 面山而居表修饰 聚室而谋表承接

通假字:

1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

2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通“直”,一直

6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3.愚公移山原文愚公为什么移山,移山对他有什么好处

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纵横七百里,高万丈。 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姓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刚开始换牙,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只有冬夏换季,才回家一次。河曲有一个聪明的老头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

凭你这么大的岁数和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又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小孩子。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何必愁挖不平呢?”河曲那个聪明的老头无言而对。

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

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高大的山阻隔了。

4.鲁公移山的练习题

愚公移山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_。

本书保存了不少古代_和_。 2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____ 二. 字词知识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万仞()2.孀妻()3.始龀() 4.穷匮()5.一厝()6.荷担者() 三、阅读理解 (-)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华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嫌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辨字注音并组词。

( 1)垦()恳() (2)遗()遣() (3)渤()勃()。 (4)冀()翼() 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惩山北之塞() A.处罚B.警戒C.苦于 (2)出入之近也() A绕远B.迂腐C.困难 (3)指通豫南() A. 指向B.手指C.一直 (4)杂然相许() A. 允许B.赞成C.答应 (5)且焉置土石() A.哪里 B.乃,才 C.语助词 3.翻译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投诸渤海之尾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4.太行、王屋二山的地理位置:___ 5.愚公要移山的原因是:___ 6. 对愚公要移山众人的态度是____;解决他的妻子提出的问题的方法是:___ 7.愚公移山非常艰难。

表现劳力少的语句是___;表现工具简陋的语句是__:;表现移山的坚定和专注的语句是:____. (二)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明,无陇断焉。

1.用文段中原句填空回答。 (1)河曲智支讥笑愚公的原因是:______。

(2)愚公驳倒智叟的错误看法的理由是:____ (3)表示愚公驳斥河曲智支取胜的一句话是: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其如土石何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3)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及其含义。

(1)甚矣,汝之不惠。____同____,意思是____。

(2)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同___,意思是____。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____同____,意思是____ 4给下列字注音。

叟()匠()雍() 5.指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 ()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操蛇之神闻之 (3)虽我之死 (4)汝之不惠 (5)告之于帝 6.指出下列句中“其”的用法。

(l)惧其不已也 3(2)其如土石何? 5(3)帝感其诚 (4)其妻献疑 7.本文塑造了“愚公”这一形象,有什么积极意义? 8.作者在文中树立了一个反面人物“智叟”的形象,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四、运用知识的能力 阅读下面的短文,按文后要求答题。 治园 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②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 注释:①颠踬:跌倒,摔跤②下房:仆人住的房子③夷:通“豫” 1.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公遂止 (2)公善之,欲行 (3)又何忧焉? (4)事又寝 2.鲁公治园,欲凿池,先后有谁阻止?其理由各是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鲁公什么样的性格?。

5.愚公移山复习整理一词多义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hexing1981 《愚公移山》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

其作品《列子》一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等,既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又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二、重点问题:1、提问: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示例:只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坚持斗争,就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做任何事。

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大小、多少是相对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成功、失败亦如此。2、提问:如何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颂,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话向自然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愿望。

这个神话结尾,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3、关于对比、衬托手法学生讨论,明确:文中有多处对比,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

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

6.填空小题1:《愚公移山》选自 ,这是一篇 &

小题1:《列子·汤问》 古代寓言

小题2: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题。一定要注意本文的文体是寓言。这道题主要是日常学习中要加强记忆。

小题2:

试题分析:愚公不畏自己年老体衰、路途遥远、工具简陋、人员稀少等种种不利条件,坚决移山,与智叟的交锋中,更能体会出愚公移山的决心坚定不移,因此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本题主要深入文章分析主要人物的行为、语言等。

7.必备的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第一册 鲁迅 (1881-19360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主要的作品集有:小说集(两部):《呐喊》《彷徨》朱自清 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他的优秀的散文有〈背影〉〈春〉〈荷塘月色〉〈绿〉〈匆匆〉。

5、刘勰 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1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据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订,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烛之武退秦师》就节选自此作品。

13、《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21卷,相传为左丘明所著,记载了周穆公十二年到周贞王十六年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国语》有“春秋外传”之称,现存最早的《国语》注本是三国时吴国的韦昭写的《国语解》。

课文《勾践灭吴》选自《国语?越语》。14、《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33篇,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 辞说。

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16、《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孔门弟子(包括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

它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全书***20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17、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思想的核心是“仁”,包含“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为仁”两层含义。18、《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有孟子及其弟子编成,***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其中的文章以雄辩著称,善用排比句式,笔试咄咄逼人。《寡人之于国也》即出自此作品。

19、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他将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的政治主张,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来是善良的。

20、《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著,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21、荀子:名况,尊号“卿”,战国时赵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是先秦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

他提出“性恶”论,“天行有常”“人定胜天”的思想。22、《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又名《南华经》,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23、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合称“老庄”。24、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姓李名耳,人称老聃,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

25、贾谊:世称贾生或贾长沙、贾太傅,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代表作品有《过秦论》《吊屈原赋》《鵩鸟赋》。

2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称《太史公书》,它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纪:按年代记叙帝王的言行和政绩。

表:按年代谱列各时期的重大事件。书:记录了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

世家:记述了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物的业绩。列传:记载了各种名人的生平和事迹。

27、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28、王羲之:字逸少,世称王右军。

东晋书法家、文学家,有“书圣”之称,他所书的《兰亭集序》为传世名篇。29、陶潜:又名2,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大诗人,曾做彭泽县令,后辞官归家,隐居田园,写了大量的诗作。

诗歌《归田园居》、《饮酒》,散文《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赋《五柳先生传》皆为传世名篇,有《陶渊明集》。一古典文学 (一)春秋时期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编辑。

分风、雅、颂三个组成部分,使用赋、比、兴的手法。《伐檀》《硕鼠》 《论语》,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和行动,由孔子的弟子编纂。

孔子(前551~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六则 《侍坐》 《季氏将伐颛臾》《荷 丈人》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比较详细的编年史,记载了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相传是左秋明所作。

《曹刿论战》《 之战》 (二)战国时期 《庄子》,庄周及其弟子所作,道家学派著作。《庖丁解牛》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言行,为孟子及其弟子所著。

孟子(约前372~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