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虽重寒不可闻”民国四大才子之首徐志摩到底有多突出?

82年前的11月19日,徐志摩坠机身亡。他“轻轻的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却在中国的诗歌里留下了遗憾和回忆。他出生于浙江,留学于英美,似乎一生都与天津无关。但是,从学生到导师,他和天津有两个不解之缘。朱自清曾说,“中国现代诗人,应首推徐志摩、郭沫若。”徐志摩作为民国四大才子之首,被誉为“中国的雪莱”。他出生在江南。他的表哥是金庸,他的侄女是琼瑶。他是一个骄傲的年轻人,一个骄傲的年轻人。曾师从郁达夫、梁启超,是蒋百里、胡适的好友。他生活热情,与鲁迅、郭沫若并肩作战,与泰戈尔、罗素成为朋友。他的人生虽然只有35年,却如烟花般灿烂。

徐志摩第一次见到天津是在1916年。当时徐志摩放弃了自然科学的学习,考上了以英语教学闻名的天津北洋大学。他的选修课有逻辑学、心理学、中国文学、英国文学,可见他对文学的热爱。

第二年夏天,该升本科了,但北洋大学撤销了法律系,并入北大法律系,于是徐志摩自然转到北大学习法语和日语。因为这个巧合,梁启超被称为老师。这一时期的研究极大地拓宽了徐志摩的思想领域,开辟了一条真正的文学道路。在涉猎古今文艺的同时,他也结交了不少朋友,他的诗歌也开始关注民生疾苦。不得不说,两所大学的法律系合并,可以说是一个无意的意外。

在他的诗集《翠绿色的一夜》中,我们看到一首名为《三月十二日深夜在大沽口外》的诗,诗中写道:“今夜留在大沽口外:海中囚,怨”那是他对天津的记忆。这首诗写于民国十五年初春。当时孙岳的军队驻扎在天津大沽口,拒服兵役。徐志摩乘船北上,被迫在大沽口等了一个星期。他在甲板上漫步,写下了这首诗。此时,徐志摩已留学归来数年,但其憎恶战争、向往自由的现实情怀依然强烈,这或多或少是受其北移生活的影响。

如果说徐志摩与天津的第一次缘分是学生的身份,那么这第二次机会就变成了导师的身份。1921年后,徐志摩开始以优美的文笔和优美的语言创作新诗,赢得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关键点。1922年回国后,徐志摩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诗歌,引起国内关注。

徐志摩一生在现实和幻想中追求“爱、自由、美”。他的理想在当时的现实社会中不仅难以开花结果,而且经常受到压制和破坏。在“理想主义”碰壁的时候,徐志摩对黑暗的现实环境不满和反叛,同时把理想寄托在幻想世界上。这种感觉也代表了当时一些年轻人的思想,所以当时很多文艺青年都是徐志摩的“粉丝”。

说到天津,当时出现了一些青年诗人。诗虽多,但限于对外界的不了解,缺乏作品。希望和徐志摩交流。当时,青年赵和几个文艺青年在天津创办了“绿波社”,逐渐扩大了影响,成为新文艺青年的聚集地。比如《夜哭异乡》的作者焦菊隐,《黎明前》,《魔鬼之舞》,《孤独的灵魂》的作者余庚宇,都是实习生。这个社团的大多数成员热衷于新诗创作,对徐志摩的“西式”诗很感兴趣。所以社会成员都渴望听大师讲课。

没想到有些事情这么巧。1923年夏,南开大学开办暑期学校,暑假期间举办系列讲座。果然邀请了当时刚成名的徐志摩。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十个关于现代英国文学的讲座和一个关于未来学校诗歌的讲座。当然要抓住这个大好机会,所以绿波会决定天津总部全体成员一起报名。讲座持续了两周,总***十个小时。这两篇评论都被赵记录下来,收录在1925年出版的《现代文学丛书》中。

在赵的散文集《知摩大师的悲哀》中,我们可以详细了解这次讲座的内容及其对这群年轻人的深远影响。徐志摩拿了一本歌德的诗的英译本,让班上的学生翻译。结果,赵获得了一等奖。获得一等奖有奖励。奖励是什么?这是一幅巨大的歌德画像。之后,徐老师送给他一张法郎雕像的明信片,作为对徐志摩的纪念。

讲座结束后,绿波社的学生经常去徐志摩的宿舍。徐志摩还问学生有没有读过莎士比亚。他带领学生阅读莎士比亚的一些原著,了解真正的英国文学。

在徐志摩此行的演讲结束后,绿波社天津总部的成员也邀请老师们喝茶聊天,也是为了道别。湖边的草坪上,阳光透过树荫照在学生身上。鸟语花香,伴着徐志摩优雅热情的谈吐,让学员们一次次感受到心灵的洗礼。最后大家一起合影。期间,徐志摩问赵:“你以文学为职业吗?”沈京说:“我想是吧。”徐志摩摇摇头说:“太麻烦了,太麻烦了!文学一定是副业。”徐志摩还为想了解外国文学流派和发展历史的年轻人出版了有代表性的书目。

赵与徐志摩自离开后一直保持着长久的友谊。赵自1930年起任复旦大学教授,逐渐成长为中国戏剧研究者、文学史家、教育家和作家。焦菊隐也认真听了徐志摩的讲座,将来会成为中国著名的戏剧大师。可以说,徐志摩虽然只在天津呆了十五天,却为天津种下了文学的种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印度诗人泰戈尔来中国演讲时,徐志摩是他的翻译。他们既是老师又是朋友,感情很深。徐志摩的一生就像泰戈尔的诗:“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只是秋叶凋谢得太快,无法在这个世界留下更多的色彩。82年后的今天,人们依然记得徐志摩给中国文坛注入了新鲜血液,给天津新文学带来了一个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