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端午的鸭蛋》风俗美、人情美、语言美的统一

耿建红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一首记游诗中这样评价汪曾棋:?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汪曾棋就是一只文狐,所以才能写出风俗关语言关人情关统一的《端午的鸭蛋》。他用了一千六百多宇就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家乡端午的种种风俗,描写了家乡鸭蛋的名声和特色,让读者通过小小的鸭蛋就能感受到它背后的浓郁风俗和文化意味。反复朗读此文,只觉得风俗美、人情美、语言美浑然一体,让人叹为观止。

 一、风俗美

 风俗美,美在家乡风俗的独特。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全国各地的端午风俗差不多。端午节也叫端阳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来。主要是吃粽子、赛龙舟,有的地方如青海还有系索(用五色丝线拧成的细绳,缚在手脚腕上)、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以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作者家乡的端午风俗有何独特吗?当然有!

 作者先介绍家乡端午节的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挂鸭蛋络子。系百索子、做香角子等,这是全国各地差不多都有的风俗,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挂鸭蛋络子,却是作者家乡特有的风俗。

 越是有特色的风俗,就越能体现一个地方。?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觅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口,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觅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为什么要吃?十二红?呢?吃十二红代表着老百姓祈求吉祥平安的心愿。因为红是红火的意思,老百姓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越过越红火。咸鸭蛋越红,就越能成为十二红。这样十二红就把咸鸭蛋与高邮紧紧的连在一起。

 风俗美,美在风俗所引发的自豪感、思乡情。

 课题是《端午的鸭蛋》,作者为什么会由端午想到鸭蛋呢?因为鸭蛋的确是作者的故乡一一江苏高邮最具特色的事物了。挂鸭蛋络子是作者家乡特有的风俗,?高邮的鸭蛋?到底有哪些奇异之处,让作者一直引为自豪和怀念呢?作者先是介绍高邮的双黄鸭蛋,接下来又介绍高邮的腌蛋天下独绝,不仅引用清代诗人袁枚对高邮鸭蛋的描述,而且还拿高邮咸蛋同别处的咸蛋做对比,口的是为了突出高邮?咸蛋?质细而油多的特点。?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句中的?特别?和?肃然起敬?,突出了高邮咸蛋在外乡人心中的地位。?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实在?就强调突出作者对身为高邮人的自豪。鸭蛋是高邮的特产,也是高邮的招牌,更是高邮的文化,小小的鸭蛋寄寓着高邮如许的内涵和品质。原来一个小小的鸭蛋居然包含着这么浓郁的风情,读完全文,我们读到的不仅是家乡风俗的美,还从平淡语言中读到了一腔自豪情和一颗思乡心。

 二、人情美

 人情是指人际交往中所流露出的友爱和感情。文中写人的句子不多,但文中却洋溢着浓浓的人情美。

 人情美,美在人情世故的简单温暖。

 ?端午节,我们那里盛行孩子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从这我们读到了姑姑、侄子、姐姐对弟弟的疼爱。?城隙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虽是寄名的干爹,他对我的关爱很深厚,每年都坚持不懈的在端午节前派小道士送符来,确实很难能可贵。作为道士,他当然也会给其他孩子送去,送符的口的只有一个:去五毒和祈求吉祥平安。?觅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穷人家害怕过节,怕准备不了过节的东西,?但觅菜、虾、鸭蛋,?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这样没有贫富差别,人人都能过节,都能去五毒和祈求吉祥平安。人情就是这么简单却很温暖。

 人情美,美在孩子的天真快乐。

 ?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丝线是掉色的?,?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丝线价廉物次,但孩子们照样系,照样玩。?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宇。写黄烟虎宇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从这我们仿佛看见了一群孩子在互相比赛、互相炫耀的画面。

 孩子们在端午的鸭蛋上也得到了许多快乐。?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干脆利落的一个?有?,石破惊天的一个?!?,?以稚童的语气呼之欲出,真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王安忆语)。?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里而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原来鸭蛋壳还有如此妙用,这也是只有孩子才能获得的?物外之趣?。

 三、语言美

 我们已经习惯尊称汪曾棋为语言艺术大师,因为他的文字永远是那样的质朴平淡,不事雕琢,如同和读者话家常一样。在这平淡的语言中,又带有自己的一些鲜明特色。

 语言美,美在关键字眼的?提韵?。

 汪曾棋在《胡同文化》里有这么一段话:?北京人易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熬白菜。嘿!?京味十足的语言,特别是一个?嘿?宇,就把北京人恬淡知足、悠然自得的神情描绘的淋漓尽致。文中与?嘿?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挖?和?吱?宇,?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一一红油就冒出来了?。?挖?和?吱?宇写出了吃高邮咸鸭蛋的动感、快感和满足感。红油冒出来,本来只能观其形,用上?吱一一?仿佛能闻其声,这一声?吱一一?让食咸鸭蛋的过程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这种绘声绘色、活灵活现的一个字眼,就能表现出吃高邮咸鸭蛋的神韵。

 语言美,美在古汉语古诗句的恰当点缀。

 文中的古汉语和古诗句用的并不多,但它们点缀的很恰当,平添了文章的几分韵味。引用清代诗人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中的古汉语是最多的一处,此处介绍腌蛋为的是突出高邮咸鸭蛋质细而油多的特点。读着这些句子我们能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和自豪感。引用古诗词的就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下句是?除却巫山不是云?,意思是经历过大海的广阔无边,不会再被别的水所吸引,经历过巫山的云雨缠绵,别处的景致就不称之为云雨了。现在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而,眼界开阔,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吃惯了质细而油多并且为之自豪的高邮咸鸭蛋,别的还能看上眼吗?正是有了古汉语古诗句的点缀,才使文章语言生动流畅,颇有韵味。

 汪老在散文《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里写思师沈从文:?他讲的很诚恳,甚至很天真。但是你要是真正听?懂?了他的话一一听?懂?了他的话里并未发挥罄尽的余音,你是会受益匪浅,而且会终生受用的。?汪曾棋听懂了恩师的话,所以他把情感融化在平淡的语言中,写得自然而和谐。把书本轻轻的合上,《端午的鸭蛋》中那独特的风俗美、那浓浓的人情美、那淡淡的语言美一定让你难以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