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七年级上册五六单元试卷合集4页 如果和我意我会追加悬赏 我们老师让我们做的试卷 写上答案

第五六单元检测题

第一部分: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料峭(  ) 讪笑(  ) 一瘸一拐(  ) 东徙(  ) 曳铁钯(  )

2.原文填空:

⑴旧时王谢堂前燕, 。(刘禹锡《乌衣巷》)

⑵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⑶一儿曰:“ ,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小儿辩日》)

⑷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 。(《木兰诗》)

3.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孰为汝多知乎(知: )

⑵东徙,犹恶子之声(恶: )

⑶臣请缚一人,过王百行(过: )

⑷母甚异之,知为国器(国器: )

⑸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 )

⑹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戎机: )

4.翻译下列句子:

⑴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⑵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⑶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5.在横线上填写两个句子,使他们与前面划线部分构成一组排比句。

马拉松比赛的发令枪响了,男女老少一齐向前跑去。没有人畏惧路途遥远,没有人计较金牌名次,               ,                 。大家只有一个信念:锻炼身体,重在参与!

6.选出下列诗句中意境最为开阔的一句(  )

A、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D、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第二部分:

(一)

他实在缺乏向小狐狸射去箭的勇气。他叹了口气,放下竹弩,他还是得想办法把小狐狸撵走。他狠狠擂自己的脑袋瓜,终于擂出个绝妙的主意来:用火攻。一切野兽都惧怕火,他扯了两团枯草,用火柴点燃,向那对小狐狸掷去。燃烧的枯草砸在潮湿的蛙形岩石上,变成滚滚浓烟,随风向小狐狸扑去。

小狐狸尖叫着,向南温河畔的峭壁逃去。他赶紧拎起木棍,趁小狐狸不在现场,快去敲碎母狐的鼻梁,不然一会儿浓烟熄灭,这对小狐狸又会来捣乱的。

母狐用三条腿顽强地站立起来,龇牙咧嘴,凶狠地朝他吼叫着,仿佛要同他拼个你死我活。这正合他的心愿。他举着木棍,一点一点朝母狐逼近,眼看木棍又伸到母狐头顶了,母狐突然停止了吼叫,收敛起那副要扑咬的凶相,柔顺地昂着脸,把红鼻梁和白眉毛间那致命的凹部完全暴露在他杀气腾腾的棍下,既不避让,也不退缩。母狐这种反常的举动使他感到惊奇。别说是食肉动物狐狸了,就是食草动物兔子被逼急了还会反咬一口哩。他忍不住迟疑了一下。

母狐安详地昂着头,等待他棍子往下落。

他由于惊奇,半天没将棍子敲下去。

母狐焦急地往那对小狐狸逃跑的方向望了一眼,突然又变得龇牙咧嘴,凶狠地朝他吼叫。它气势汹汹的神态里有一种引诱,有一种明显的要激怒他的企图。它的眼睛里没有死亡的恐惧,甚至没有仇恨,只有哀求,用它全部的生命在哀求:行行好,快打死我吧!

它又匆匆地朝小狐狸逃走的方向瞥了一眼。

它又发出长长一声哀嚎,在企求,在催促。

它又安详柔顺地昂起鼻梁和眉宇间那块致命的凹部。

戈文亮终于明白了:母狐是想让他在小狐赶回来前结束它自己的生命。它死了,小狐狸就会断绝救它的念头,离开这儿。它想用自己最后的生命帮助小宝贝脱离危险,它渴望早死。它是一头偷吃他家的茶花鸡败坏他戈文亮名誉的可恶的该死的狐狸;它又是一头有着无私母爱的令人感动的狐狸。

他高高举着棍子,手仿佛僵直了,无法朝母狐打下去。

火熄灭了,烟散尽了,那对小狐狸又从蛙形岩石后面钻出来。

母狐充满怨恨地朝它们叫了一声。

他发现,那对小狐狸突然变得步履蹒跚,显得很吃力。哦!它们从花丛里拖出一只灰色的死兔子。他迷惑不解地望着它们,弄不明白它们搬来死兔子究竟想干什么?也许是给铁夹下的母狐送午餐吧。

这是一个有点倾斜的上坡,一只小狐狸咬住灰兔的耳朵拼命往上拉;另一只小狐狸用尖尖的小脑袋顶住灰兔的屁股使劲往上拱。终于,它们把灰兔搬到铁夹旁,搬到他跟前。然后,这对小狐狸像人一样用两只后爪直立起来,像舞蹈似地围着灰兔走来走去,它们明亮的小眼睛里充满了哀戚,充满了乞求。

他突然明白了,这对小狐狸是想用这只灰兔来同他交换,换取母狐的自由。

这当然是非常不公平的,一只兔子才值几个钱?一张上等狐皮可换一百张灰毛兔皮哩。

他实在不愿意交换,却又觉得很难谢绝这项交换。显然,这只灰兔是昨天夜里母狐率领小狐狸捕捉到的,也许是奔波了一夜才好不容易逮到的,很有可能是它们今天充饥的唯一食物,为了母狐,它们宁愿忍受饥饿……

7.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文字的大意。

8.小狐狸做了哪些事来保护母狐?

9.母狐又是用什么方法来保护小狐狸的?

10.文中是怎样描写母狐的发怒与哀求的?

11.一只死灰兔与一张上等狐皮的价值是无法相比的,可是在此时,戈文亮为什么“实在不愿意交换,却又觉得很难谢绝这项交换”?

(二)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12.解释下列多义字的意思。

⑴之:子将安之( )

犹恶子之声( )

⑵故:鸠曰:“何故?”( )

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

13.翻译下列句子:

⑴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⑵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14.“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这一句话揭示了什么道理?

(三)

送鱼

宋师傅退休后,迷上了钓鱼。不晓得他有何秘诀,每天十拿九稳地钓回七八条大鱼。对门住的刘科长眼馋,星期天也跟着宋师傅去钓鱼。眼瞅着宋师傅一条接一条地收获,刘科长愣是颗粒无收。

宋师傅是个孤老头,钓来的鱼吃不完。他不给刘科长,他认为刘科长自从当了科长,便渐渐地没了人味儿。再说人家刘科长,三天两头有人请吃请喝。他也不给隔壁的小王,小王两口子每天把录音机开得跟高音喇叭似的。尽  ①  些哥呀妹呀情呀爱呀的混账歌,吵得他不得安宁。这且不说,那小子结婚后,就把70多岁的老娘  ②  到乡下去了。单凭这一条,就该枪毙。

宋师傅选定了6个徒弟作为鲜鱼分享户。徒弟建国住得最远。宋师傅便常到楼下打公用电话,叫建国到家里来拿鱼。有时建国来不了,宋师傅便坐车送上门去,来回车票就得两元多。

数月后,宋师傅的钓鱼技术越发长进。然而,却出现了产品“滞销”危机。6家“白吃专业户”虽然说法不一,但意思差不多,不愿再接受宋师傅送的鱼。

——师傅你别再钓鱼了,这么大年纪,风吹日晒多劳累……

——师傅的好意我们领了;只是别再给我们送鱼了。孩子上回吃鱼,嗓子眼里卡了鱼刺,吓得我们魂都没了。为了孩子,我们从此不吃鱼了……

——师傅你辛辛苦苦钓鱼,我们却坐享其成,这太说不过去了。以后您老送来的鱼,我们照市场价付钱。您老要不收钱,我们就不收鱼……

宋师傅认为,是现代文明把这些徒弟熏陶得太不文明了。宋师傅不在意,除了怕心肝宝贝被鱼刺卡死和坚决要按市场经济规律付钱的那两家,其余的照送不误。

一日,宋师傅去王义家送鱼。远远看到王义在阳台上浇花,可是怎么敲门也无人答腔。宋师傅转下楼,再看那阳台,空无一人。宋师傅纳闷:是我看花了眼?

又一日,宋师傅给建国送鱼。刚要敲门,就听里面建国媳妇说:“你得想个法子,再不能吃你师傅的鱼了。”

宋师傅一愣:“咋的啦?我的鱼出了什么问题?”便侧耳细听起来。

建国说:“师傅也许是一片好心,并不存在别的意思。”

媳妇说:“不可能!这年头,谁不是做梦都在想钱?哪有钓那么多鱼不拿到市场上卖钱;却白白送给几个徒弟吃?宋师傅无儿无女,年纪大了,以后总要有病有灾。那时候,我们还不得像儿子一样伺候他?你师傅可不糊涂,别人是养儿防老,他没儿,就想出这送鱼防老的招儿。这可是放长线钓大鱼,我们可不能咬这个钩……”

宋师傅脑子里“嗡”的一声,手里提的鱼“叭唧”掉在了地上。

15.在第二段空缺的①②处应填上的动词分别是:①:    ②:    

①处备选项:

A.唱  B.放  C、嚎  D听

②处备选项:

A.叫  B.送  C.赶  D领

16.从文中的哪些行为可以看出宋师傅送鱼给几个徒弟吃是诚心诚意的,是无偿的?

17、宋师傅认为“现代文明把这些徒弟熏陶得太不文明了”,你是怎么理解宋师傅的这一看法?

18.建国媳妇的一番话让人有些心惊肉跳,你是怎么看待她的这番活的?

19.请指出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  )

A、宋师傅不送鱼给隔壁小王是因为他用录音机吵闹了自己,并且不赡养自己的老娘。

B.宋师傅钓的鱼“出现了产品‘滞销’危机”的意思是宋师傅的几个徒弟不愿再接受他送的鱼。

C、“咋的啦?我的鱼出了什么问题?”这句话是对宋师傅进行的语言描写。

D.宋师傅送鱼这一极富人情味的行为却被人误解,这表明在市场经济规律下人们的思想被金钱、私利所腐蚀,我们的精神文明还有待提高。

第三部分:

选择你喜欢的题目,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作文。

⑴我最爱读的一本书

⑵买书记

⑶以“书的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