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是指愿你经历过了很多人、很多事,再见时仍能保留少年人所有的赤子之心。
原句为”尚未佩妥剑,转眼便江湖。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
意思是:还没有准备好,就已经步入社会。经历过了很多人、很多事后,希望再见时仍能保留少年人所有的赤子之心。
这句话的原创者应该只是一位无名网友。诗意般的文字受到网友们的喜爱,经过不断传播发酵,才逐渐在网上流行起来。一些“嗅觉灵敏”的作家跟风而上,出版同名图书,再加上各种网络大V、知名人士的推波助澜,才有了今天这样的火爆程度。
因为在2016年至2017年间,先后涌现出几本书名大同小异的图书,正是它们的陆续出版,推动了该网络流行语的热度。以下是梳理出的这批图书先后面市的时间轴:
2016年6月1日,蒲思恒《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2016年8月15日,孙衍《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2016年9月1日,王锋《愿你道路漫长》(后记引用)
2017年3月1日,林清玄《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2017年8月1日,曾锴《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虽然已经无从考证这位原创网友究竟是谁,不过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常言道:天下好句已被唐诗宋词写尽!“愿你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同样的含义,其实早被宋代大诗人苏轼写过了,词中“万里归来年愈少”与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意!我们来看下面这首宋词:
北宋·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元丰二年(1079),苏轼的好友王定国受苏轼“乌台诗案”的牵连,被贬到岭南蛮荒之地宾州。王定国有一歌妓名叫宇文柔奴,跟王定国一起随行到岭南。元丰六年(1083)王定国得赦北归,请出柔奴为苏轼劝酒。苏轼问道:“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奴答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深受感动,当即写下了这首词。
词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赞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寄寓作者自己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一句,诗情浓郁。说的是面对岭南艰苦的生活,柔奴甘之如饴,心情舒畅,归来后竟容光焕发,更显年轻,笑颜里似乎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年愈少”云云当然多少带有夸张的成分,却洋溢着苏轼对历险若夷的柔奴的热情赞美。整首词风格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空灵清旷,细腻柔婉,堪称苏词的上品之作。
下面我再分享一篇关于这句话立意的作文。
历尽千帆,仍是少年
有句话说道:“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何谓少年?鲜衣怒马,纯粹热烈谓之少年;志向坚定,企有作为谓之少年;关爱世间,播热爱于天下谓之少年。少年,绝不是停摆的年龄或不变的容颜,亦不是一味的天真烂漫;而是历尽千帆,褪去了青涩与幼稚,增长了阅历和见识,但仍有一颗少年之心。
少年归来,他的志向历经千帆的磨炼愈发坚定,对自己的生活也更有掌握。人生的挫折不可避免,有人失了锐气,落于颓唐,就如同“如今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有人磨平棱角,圆滑世故,似是走向“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夭亡”。而有人却不忘初心,愈挫愈勇,于沉思总结中进步,在饱经磨难后成长。史铁生言:“你镇静了但仍在燃烧,你平稳了却更加浩荡。”他自己“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少年本该一去不复返;但他摇着轮椅来到地坛,在深思冥想后拒绝死神的召唤,拾笔写作,生命的高度从此提升——挣脱了时间和身体的束缚,“少年”变为一种精神上的永恒。尚未历尽千帆的少年,固然血气旺盛,志气高远,但也不免“为赋新词强说愁”,空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未必经得起苦难的考验。唯有历尽千帆,仍能说出“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人,才配得上“少年”二字。故曰:历尽千帆,证少年之始终如一。
少年归来,他的心灵经过千帆的历练愈发广博,对所处的人间也更有关怀。正所谓“知与爱永成正比”,他多了一份对人世更深入的体察,因此更知如何具体正确地爱这人间。杜甫少时登岳而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豪言,抒“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之壮志,与李白等***游,尽显少年意气;而后他经安史乱离,漂泊西南,历遍苦辛愈发忧国忧民,他的爱也从泰山之巅贴向人间,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感叹。鲁迅因出国留学受辱而意识到疗救国民精神的重要性,毅然弃医从文,以呐喊慰藉在寂寞中奔驰的猛士,亦是“少年归来”的有力例证。未涉世事的少年终究是脱离人群的孤岛,缺乏贡献社会的能力;而在历尽千帆后,少年将成熟的爱播撒与众人,他自身也张开胸怀拥抱了这个世界。故曰:历尽千帆,显少年之家国意义。
勒内·夏尔说:“我们经历的风暴是我们的底色。”最初的少年似一张白纸,而历尽千帆的少年背后,或有如火的朝霞、晦暗的风雨和沉静的夜,有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他更沉稳、更坚定、更有力量。观诸现实,前有钱三强、于敏,后有袁隆平、张桂梅,以及合唱《少年》的高龄清华学霸们,他们无一不是在历尽千帆后将成熟但仍纯粹的爱付与祖国,施予人间,因此是永远的少年。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应在历练中成长,将爱国热忱投入民族复兴的梦想,以少年之爱助力祖国发展。
在数尽荒芜后必定会有新生,少年与他的爱将化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