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郑驸马韦曲其二翻译
奉陪郑驸马韦曲其二翻译:
郊野的垂杨丛里露出一座佛寺,交错的河川间散布着春天的菜畦。美艳的鲜花总是和翠竹相映成趣,可爱的小鸟也不愿离开飞回山里。长久居住在城里究竟是为了什么?在风尘中青春的容颜哪里能保持。可是又有谁能同公子一起,天色黄昏了,大家都想回去。
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当年燕子知何处和韦曲杜陵,文物尽均是在感慨当初繁华,如今已经不再,余下二句均为落用杜甫原句,进行单纯的是物描写。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何时才能占据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作者简介:
杜甫(杜少陵,712年到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人称他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亮亏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中键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有约1500首卖键巧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