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和亲公主的形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和亲是我国中原王朝的惯例和传统,不管你是强是弱,这和亲都少不了,为什么少不了呢?因为和亲不过是赔个可真可假的公主,顺带一些珍宝物资,就能换来战争都得不到的和平交往,于国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害;当然这只是相比较一个诺大的国家,牺牲一个女人一生的幸福换来一个短暂的盟友与和平,封建统治者们举双手赞成。而且,往往和亲多是中原王朝占着“便宜”,中原王朝的皇帝之女嫁给少数民族政权之主,宗法和称呼上是占着极大的优势的。唐朝***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鼎盛时期向其朝贡之国达到三百余,疆域空前辽阔,东起日本海、西至咸海、北达贝加尔湖、南据安南,是中国自秦以后第一个未修拒胡长城的大一统王朝。

为什么不修呢?因为没必要啊,臣服于大唐的游牧民族不知凡几,几乎不存在什么袭扰势力,这一切都是唐军用敌人的鲜血换来的。唐王朝攻灭东突厥和薛延陀后,唐太宗李世民被周边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在他之前没有中国皇帝得到如此王霸之名。唐王朝借羁縻政策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对势力,能用如此手段开启战争,自然不是运气好,而是唐王朝实在是太过强悍,终其一朝,灭国三十余,存活下的那些国家不得不听话;不听话不行啊,会亡国的。

即便如此强盛,唐王朝依旧需要用看似“委曲求全”的和亲政策,而这就是治国之道,也是唐朝强盛的基石之一。和亲政策中的关键性人物是和亲公主,她们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和亲政策的是否成功。从史书来看,唐朝的和亲政策是成功的,和亲公主在民族融合和社会稳定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诗歌属于上层知识分子,传说属于民间百姓,而这两者的唐朝和亲公主的历史形象,都存在着不同。

诗歌吟咏的出塞公主

唐朝是继汉朝后的又一个和亲高潮,为了维护统治、霸主地位和促进国家发展,唐王朝先后于周边多个有利自己的少数民族政权进行了和亲。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等和亲公主在唐王朝的历史画卷中留下自己的足迹,让后人敬仰又深思,擅“伤春悲秋”发泄自己情感的文人们没有“放过”和亲公主们。关于唐朝和亲公主们的诗歌,数量实在比不上汉朝的和亲公主,或者是比不上吟咏“王昭君”的诗歌。在不多的作品中,我们依旧能窥见唐朝和亲公主的场景和他人感受。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先进的大唐文化传入吐蕃、维护两国发展的同时,吐蕃的文明化进程也得到了加速。有关文成公主的相关事宜情况多存在于藏文文献和藏族民歌;而金城公主的和亲信息是除开藏文资料外,那些送她出嫁的应时诗歌也不少承载了她的形象和思绪。和亲是孤独且漫长的,充满着离别愁绪的,踏上这条和亲远嫁之路,将无回头机会,此生再难见家乡的莺飞草长。金城公主是唐中宗景龙四年出嫁吐蕃,当时阵势很大,一部分文臣应诏写下应制应时的诗歌,来送别这位和亲公主。当时的大唐文臣都明白:“此次和亲与文成公主入藏有所不同,这次和亲是一种委曲求全的办法,只能用天子嫁女来缓和局面。”因而这些诗歌都有着悲凉色彩,文人们也描绘出和亲公主的悲凉形象。

马怀素在《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一诗中书写:“帝子今何去,重姻适异方。离情怆宸掖,别路绕关梁。望绝园中柳,悲缠陌上桑。空馀愿黄鹤,东顾忆回翔。”徐彦伯在同样诗名的诗中写:“凤扆怜箫曲,鸾闺念掌珍。 羌庭遥筑馆,庙策重和亲。 星转银河夕,花移玉树春。 圣心凄送远,留跸望征尘。”刘宪也用同样诗名在诗中写道:“外馆逾河右,行营指路岐。和亲悲远嫁,忍爱泣将离。旌旆羌风引,轩车汉月随。那堪马上曲,时向管中吹。”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送别的臣子也不免产生一些伤感情绪写入诗中,感怀任重道远、终不得归的远嫁公主的悲惨生活。

甚至对比了昔日盛唐和如今大唐,远嫁的金城公主的悲凉不只代表她一个人,更是属于这个王朝的。从金城公主以后,包括她的大唐和亲公主,诗歌皆是悲凉凄惨。天宝四年,宜芳公主出嫁奚,没有馆阁文臣作诗送别,只有她自己行至虚池驿写下“出嫁辞乡国,由来此别难。圣恩愁远道,行路泣相看。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妾心何所断,他日望长安”。这是她留在人世的唯一事做,要知道当时的唐王朝由盛转衰,陷入骄奢淫逸中的唐玄宗并没有意识到大唐边境问题,远嫁和亲公主不过是饮鸩止渴、缓和工具、表明态度的功能工具;紧随宜芳公主的是静乐公主远嫁契丹,可这两位公主,都是在不到半年下惨遭杀害。

唐朝真正彻底走向下坡路,只能借助外在力量维持统治,对回纥和亲用上真公主便是最好证明,王建的一首“塞黑云黄欲渡河,风沙眯眼雪相和。琵琶泪湿行声小,断得人肠不在多”直叫人落泪感伤。当然也不是都是这种悲情诗句,武平一的《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广化三边静,通烟四海安。还将膝下爱,特副域中欢。圣念飞玄藻,仙仪下白兰”,成功塑造出一个安定边疆、稳定天下、功业在身的和亲公主形象。和亲公主们在两国交战时,冒着生命危险主动加入其中调停,“藕丝蛛网三丈馀,回纥诉称无用处。咸安公主号可敦,远为可汗频奏论。元和二年下新敕,内出金帛酬马直。仍诏江淮马价缣,从此不令疏短织。合罗将军呼万岁,捧授金银与缣彩。”还有一些诗歌栩栩如生地描绘出和亲公主的绝色之姿,“那堪桃李色,移向虏庭春”

传说记录的和亲公主

唐朝第一位和亲公主是弘化公主,对于她的评价和形象描绘是极少的,但在凉州的民间传说中,凉州人民给我们呈现出一位有血有肉、带着疏通丝绸之路任务的弘化公主。弘化公主嫁入土谷浑,得到了土谷浑人民的隆重且热情的接待下,她迅速融入了这个异乡,消除了远嫁的疑虑,只剩下激动、开心和幸福。在弘化公主的努力下,凉州美酒再度恢复自西汉以来的贡酒身份,为土谷浑人民带来富裕的生活。在弘化公主短暂人生的苦心经营下,两国社会的繁荣起来和两国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每到弘化公主的生辰或忌日或公主到凉州的日子,凉州人民总会“拿着一大坛一大坛的美酒到冶城山岗上祭奠她,感谢她对武威做出的贡献”

弘化公主在天之灵,感动武威人民对自己的喜爱,于是收集整理各种美酒的秘方托梦交给灵渊池的主人。在这秘方的帮助下,凉州产出了举世无双的美酒,后人还为她书写下“千秋万岁无惭节女之陵;九原三壤不谢贞姬之墓”的二十字挽联。历史中漂泊、冰冷、孤寂的弘化公主,在民间传说中却是血肉丰满、一生造福土谷浑人民的伟大人物

文成公主是大唐对外和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人物,这位公主的和亲与努力,结束了唐与吐蕃之间的大规模战争,双方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了和平。唐代诗文很难寻觅到文成公主的踪迹,但是在一则则活灵活现的民间传说,让我们对这位公主的事迹了解颇深。相传,也就是百姓述说,文成公主出生那天“天空出现了一道五色彩云,不偏不倚,端端正正地罩在那夫人的深宫顶上,彩云中间,隐隐约约地摆动着一朵又高又大的青莲花。上了年纪的老人们传说,那是南海观音菩萨送贵人下凡大兆头”,这样的异象注定这个女孩的一生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