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养蜂人的诗句
1. 关于养蜂人的诗句
关于养蜂人的诗句 1.赞美养蜂人的诗句
1、《蜂》
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
不管是平地还是高山,无限风光都被蜜蜂采一花酿蜜时独占了。
它辛辛苦苦采集百花酿成的蜂蜜,究竟是为谁送去甘甜呢?
2、《蜜蜂》
宋代:李纲
秋风淅淅桂花香,花底山蜂采掇忙。
但得蜜成功用足,不辞辛苦与君尝。
译文:
秋分萧索,桂花飘香,花下的蜜蜂忙着采蜜。
只要酿蜜成功,为了让你尝到蜂蜜,不辞辛苦也甘心。
3、《咏蜂》
明代:王锦
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
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
译文:
纷纷穿插于万花之间,一生都没能有一刻停下来的时间。
世人都称赞蜂蜜的味道好,我们不停索取却还觉得理所当然,毫无怜悯同情之心。
4、《蜜蜂颂四首》其一
宋代:饶节
不辞倾倒为君甜,只要教君脱旧粘。
眨上眉毛还蹉过,莫令唇齿带廉纤。
译文:
蜜蜂不辞辛苦为了你能吃到蜂蜜,只想教你摆脱旧日的羁绊。
它眨眨眼睛,动动眉毛,不负一生,不要辜负了朋友细小的心血。
5、《蜂儿》
宋代:杨万里
蜂儿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
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又带百花香。
译文:
蜜蜂不吃人间的粮食,玉露做酒喝花为粮食。
酿蜜不忙采蜜时很忙碌,蜜做成了还带着花地香味。
2.赞美养蜂人的诗句
1、《蜂》 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 不管是平地还是高山,无限风光都被蜜蜂采一花酿蜜时独占了。 它辛辛苦苦采集百花酿成的蜂蜜,究竟是为谁送去甘甜呢? 2、《蜜蜂》 宋代:李纲 秋风淅淅桂花香,花底山蜂采掇忙。
但得蜜成功用足,不辞辛苦与君尝。 译文: 秋分萧索,桂花飘香,花下的蜜蜂忙着采蜜。
只要酿蜜成功,为了让你尝到蜂蜜,不辞辛苦也甘心。 3、《咏蜂》 明代:王锦 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
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 译文: 纷纷穿插于万花之间,一生都没能有一刻停下来的时间。
世人都称赞蜂蜜的味道好,我们不停索取却还觉得理所当然,毫无怜悯同情之心。 4、《蜜蜂颂四首》其一 宋代:饶节 不辞倾倒为君甜,只要教君脱旧粘。
眨上眉毛还蹉过,莫令唇齿带廉纤。 译文: 蜜蜂不辞辛苦为了你能吃到蜂蜜,只想教你摆脱旧日的羁绊。
它眨眨眼睛,动动眉毛,不负一生,不要辜负了朋友细小的心血。 5、《蜂儿》宋代:杨万里 蜂儿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
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又带百花香。 译文: 蜜蜂不吃人间的粮食,玉露做酒喝花为粮食。
酿蜜不忙采蜜时很忙碌,蜜做成了还带着花地香味。
3.有关赞美养蜂人的诗歌
舒婷最后的挽歌
第三章
是谁举起城市这盏霓虹酒
试图与世纪末
红肿的落日碰杯
造成划时代的断电
从容凑近夕照
用过时的比喻点燃
旱烟管的农夫
蹲在田垄想心事
老被蛙声打断
谁比黑暗更深
探手地龙的心脏
被挤压得血管贲张
据说他所栖身的二十层楼
建在浮鲸背上
油菜花不知打桩机危险
一味地天真浪漫
养蜂人伛着背
都市无情地顶出
最后一块蜜源
养蜂人
作者:牧春
你的风景总是花色正艳
阳光点燃最初一朵花瓣
你就如约准时而来
染得一襟花香拥有一片花鲜
你从春去花落的地方而来
在风筝渐远的那个晴天之后
流浪的花就一直触目惊心地繁
为什么总是异乡才有花开满天
为什么总是异乡才有蜂舞花间
年年岁岁尘起尘散
却只能在异乡的燕子声声里回眸
寻一寻故乡的云
而昨夜有风昨宵有雨
就把落英放飞回母亲的梦乡里
鲜艳往事片片坠落覆盖了深深足痕
只能把背影埋藏进最深的记忆
只能只能不停地迁徙
去守住下一片初晴花季
你的生命似乎永是花的热烈
却又总是忧郁如花纷纷飘落
你向春来花开的地方走去
已经不会因为花落而伤感
也不会再因为花开而欣喜
在花开而至花落就去的匆匆里
你抚慰着花朵绽放时的那一份寂寞
拣拾起花朵凋谢时的那一份失落
既然改变不了花的命运
你就在这风雨途中
在这花开花落之间
来酿造晶莹甘甜的鲜活
来证明曾经亲手放牧过的一一个春天
那一一个春天里紧握过的绚烂
养蜂人
文/莫寄梅花
一顶带罩的草帽,
一双胶鞋,
还有长方形的木盒子,
是他全部家当。
爬山涉水,
穿行在风里,
大江南北,
一路嗅着花香。
用最古老的爱,
装扮
最美的梦;
用最简单的方式,
酿造
最甜的蜜!
4.有赞美养蜂人的诗歌吗
舒婷最后的挽歌 第三章 是谁举起城市这盏霓虹酒 试图与世纪末 红肿的落日碰杯 造成划时代的断电 从容凑近夕照 用过时的比喻点燃 旱烟管的农夫 蹲在田垄想心事 老被蛙声打断 谁比黑暗更深 探手地龙的心脏 被挤压得血管贲张 据说他所栖身的二十层楼 建在浮鲸背上 油菜花不知打桩机危险 一味地天真浪漫 养蜂人伛着背 都市无情地顶出 最后一块蜜源 养蜂人 作者:牧 春 你的风景 总是花色正艳 阳光点燃最初一朵花瓣 你就如约准时而来 染得一襟花香 拥有一片花鲜 你从春去花落的地方而来 在风筝渐远的那个晴天之后 流浪的花就一直触目惊心地繁 为什么总是异乡才有花开满天 为什么总是异乡才有蜂舞花间 年年岁岁尘起尘散 却只能在异乡的燕子声声里回眸 寻一寻故乡的云 而昨夜有风昨宵有雨 就把落英放飞回母亲的梦乡里 鲜艳往事片片坠落覆盖了深深足痕 只能把背影埋藏进最深的记忆 只能只能不停地迁徙 去守住下一片初晴花季 你的生命似乎永是花的热烈 却又总是忧郁如花纷纷飘落 你向春来花开的地方走去 已经不会因为花落而伤感 也不会再因为花开而欣喜 在花开而至花落就去的匆匆里 你抚慰着花朵绽放时的那一份寂寞 拣拾起花朵凋谢时的那一份失落 既然改变不了花的命运 你就在这风雨途中 在这花开花落之间 来酿造晶莹甘甜的鲜活 来证明曾经亲手放牧过的一一个春天 那一一个春天里紧握过的绚烂 养蜂人 文 /莫寄梅花 一顶带罩的草帽, 一双胶鞋, 还有长方形的木盒子, 是他全部家当。
爬山涉水, 穿行在风里, 大江南北, 一路嗅着花香。 用最古老的爱, 装扮 最美的梦; 用最简单的方式, 酿造 最甜的蜜。
5.一文中描写蜜锋赶花和养蜂人赶花的句子有哪些
养蜂人赶花的句子:“不,回到家乡,让辛苦一年的蜜蜂养息养息.可蜂歇下,人不能做,人要做好出远门的准备.到了腊月,我们又该起程,赶到大西南的巴山蜀水,已是春节的时候.陕北的麦苗还压在冰雪底下,四川盆地的油菜花已经开了.等那里的油菜花开过,八百里秦川的油菜花又黄了.关中平原的油菜花一落,我们就折回延安,不迟不早,正好赶上采槐花蜜.” “不,”养蜂工回答说,“我们也和蜂儿一样,一年四季极少在窝里停,天南海北,哪里花开就往哪里赶.再过些日子,这里的-花落了,我们朝北边走,走榆林地区绥米一带,赶上那里的紫苜蓿花开.然后,转回我们的家乡,那里的荆条花开得金光灿灿,采来的蜜也和金子一般.到七八月,又跑到三边一带,那边粉红的荞麦花开得很盛,蜂儿痛痛快地采啊,直到凉秋——”蜜锋赶花:养蜂工干着手里的活,低声慢语地对我说:“这生灵和人一样,最有觉悟.一赶上花时,就没命地干活.花开不断,蜜也就采个不停,直到累死.最繁忙的采花季节,一只工蜂顶多只能活五十来天.它那短短的一生,喘口气都舍不得,哪有功夫蜇人啊!”。
6.赞美“蜂蜜”的诗句有哪些
蜂——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译文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这首通过对蜜蜂形象的描写,歌颂了不辞辛苦为他人酿造幸福生活,并讽刺了那些不劳而获的人。
赏析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
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
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
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
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
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如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此诗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
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
“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
本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
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矜惜怜悯之意可掬。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平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
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两种解会似相龃龉,其实皆允。
因为“寓言”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浓厚感情观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就不那么浅显和确定。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不直接说教或具体比附,创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灵活性。
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苦辛人生,与蜂相似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一种是“运锄耕劚侵星起”而“到头禾黍属他人”。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
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观念,“蜂”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向于后一种解会了。可见,“寓言”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古老的“寓言”也会与日俱新。
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诗人借引用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与不满。
作者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
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