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 和 慈母情深 让我们懂得了什么?由此我想到了一句诗句

毛主席在花山

陈晔

阜平县有一条优美秀气的河,叫胭脂河。胭脂河边的山

沟里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叫花山。花山村前村后的山坡沟

壑满是花草树木,春天,满山的桃花紫荆花喧闹枝头;秋天,

有醉人的野菊、迷人的红叶。村东一条小河,缓缓穿村而过。

潺潺的水声夹着百鸟的齐鸣使这个山村更加富有诗情画意。

1948年5月18日凌晨,毛主席的住地城南庄遭敌机轰炸。

于是,为了毛主席的安全,在极端绝密的情况下,毛主席秘

密转移到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隐在大山里的巴掌大的美丽

小山村。

当时张冀新刚满十八岁,在花山小学做小学教师。他就

是花山村人。主席来之前,村里开了会,说民运工作组首长

要来这里住几天,要保密,任何人不准走漏风声。首长要住

在张冀新家后排的张德山家,于是后排的几家人都将房子腾

了出来,挪到前排,几家人挤在一起住。

5月18日傍晚,花山村响起了汽车的轰鸣声。顺着河槽开

来几辆汽车。车停稳后,下来一些穿军装的解放军战士,随

后从第三辆车上下来了一个身材魁伟的大个子。花山村的人

第一次见到汽车,都站在远远的地方看稀罕儿。张冀新就站

在家门口,看见大个子的第一眼,他觉得很面熟,只是想不

起来是谁。

首长住的房子旁边有一盘石碾。平时,张冀新他们四五

家人吃面都在这里碾米。为了不影响首长办公,他们就到离

家很远的另一个碾子上去碾米。

首长来的第三天晚上,张冀新带着疑问,翻来覆去睡不

着,这个面熟的人是谁呢?当时,边区家家户户都已经张挂

毛主席画像,张冀新在脑海里几经对照,断定首长就是毛主

席!他激动地彻夜未眠,他想把这个消息告诉别人,但这是

极端保密的事情,不能讲!

毛主席每天都要出来散步。有一天,张冀新的妻子端着

玉米去村上推碾,主席碰见了,拦住了她:“这不是有碾子

吗?为什么还到别处去推?”张冀新的妻子回答说,怕影响

首长办公。毛主席说:“就在这儿推,以后不要再到那么远

的地方去推碾。”主席以为是警卫安排的,就叮嘱他们,

“告诉乡亲们,咱们住了人家的房子,不能连碾也不能推,

以前怎么样现在还怎么样,不要影响群众生活。”

闲了几天的碾子又开始转上了。一天,张冀新与母亲在

碾上推碾,他妻子在碾旁罗面。这时候,主席从院里出来了,

下了台阶,径直朝石碾走来。

“你是小学教员吗?”浓浓的湘音。

张冀新听见是冲他说话,忙抬起头来应声。

“是。”“你教了多少娃娃?”“34个。”“你教什么

课本?”

“我教的是晋察冀边区政府编的课本。”和主席说话,

张冀新心海里一直翻滚着激动的浪花,他多想说出一句“您

就是毛主席吧?”然而,几次想说出口,几次又将这个念头

压了下去。

主席听说教的是边区课本,连说,“很好,很好!”说

罢,他停顿了一下,沉吟良久,对张冀新说,“一定要培养

好祖国的下一代!”

主席走了。但主席的这句话,却让张冀新激动万分。一

个普通的山村小学教师受到主席的千钧嘱托,既有压力,又

有动力。主席这句话,是对他说的,也是对千百个教育工作

者说的。主席建国之前领导全国解放战争,日理万机,仍然

牵挂着祖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祖国的下一代!其心可鉴!

主席在村里住了9天,便从花山到了西柏坡,而后,在西

柏坡迎来了新中国的解放。主席在花山的故事编入了中学课

本,还编成了歌儿,被人们传唱。

======================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主席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

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主席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体会文章记叙的顺序;二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