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世祥的开始创作

开学第一天,班主任胡性能老师在点到世祥的名时说,世祥的高考作文《习惯》写得很好,要是他评,要给满分40分的,可惜只得了24分。孙世祥很难过,只要再有3分他就可以录取云南师范大学了。昭通正值阴雨天气,气温低,孙世祥的穿着单薄,再加上心里有气,上午的课就懒得起床,胡性能老师经常三番五次去催他。世祥生活邋遢:衣服不洗,或是捂臭了才洗。被子不洗,黑得不成样子。拖着鞋子,不系鞋带,甚至光着脚去上课。戴一顶普通农民常戴的帽子,显得很土气。但是,一个经常出没于图书馆、才华横溢、视文学为生命的孙世祥却让所有的人刮目相看。当时,理想主义的文学氛围洋溢在这个偏僻的大学校园里,搞文学是师生们的时尚。孙世祥是抱着一个文学大师的梦来的,当时他正在构思一部叫《维希山庄》的长篇小说,预计100万字。老师们很让他失望,像教写作的老师布置了一道作文,题为“小雨中的回忆”,孙世祥很不屑,认为,小雨中我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自己只喜欢到大雨中去淋,任大风暴洗刷,拒绝完成这次作文。在校园野草文学社举办的爱情诗大赛中,他赶了一首《如果我死了》,获三等奖。这是他的名字第一次被印成铅字发表出来。不久,诗歌《公园》发表于《云南日报》,这是世祥第一次发表作品。

大学二年级,孙世祥开始大规模创作诗歌。他根本就看不上世间的诗歌,觉得应该用自己的诗歌把它们扫荡干净。《南高原》、《给滇东北》、《人们说前面流水的地方叫金沙江》等诗歌,极力表现磅礴的壮美。

1990年秋天,世祥读了《日瓦戈医生》等大量著作。这个时候,他写了《发拉》、《土地谣》等大量饱含生命体验的诗歌。他还积极发起诗歌团体运动,和几个同学成立一个名为“第四宇宙”的诗人集团,大大出了几份诗报张贴出来。

1991年6月,孙世祥写了饱含深情的诗歌《父亲》后就从昭通师专毕业了。在这三年中,他很少到课堂听课,大量时间都泡在图书馆,全面饱览历史、地理、美术、科学、哲学等每一领域,构建了坚实的知识体系。而在功课上,每结业一门,他都要补考,有18门课程是老师们破例为他打及格的。在昭通师专,世祥是惟一一个被老师们这样关爱的人,是他的这些恩师们的宽容、关爱成就了孙世祥。

毕业等待分配期间,世祥思如泉涌,写出了《大火地上去》、《大江》、《发拉之晨》、《滇北》等许多优秀作品和大量爱情诗。

1991年8月,孙世祥分配到他初中时的母校巧家二中教初中语文课程,并当班主任。由于在学校周边的社会恶势力侵害学生时出面保护学生,1992年秋季学期,被校内几人伙同学校周边的社会恶势力羞辱、殴打,离开学校。绝望之下,那年冬天,随母亲、弟弟搬家到西双版纳勐腊县勐满镇中老边境一个叫“38公里”的地方。但由于不服那里的水土,1993年春天母亲带着弟弟搬回发拉。孙世祥春季学期流浪广州。回来后,在自家院坝的矮桌上,每天写作长篇小说《天高但抚膺》,决心“用伟大的作品来震惊世人”。到这年的春季学期结束的时候,25万字的小说完稿,结局是小说主人公西能与暴徒厮杀而亡。秋季学期问题得到处理,返校上课,1993年10月13日,他感到人生浪费太多,决定从该日起倒计时人生。潜心读《四书》、《老子》、《庄子》之类典籍。同时觉得现代诗无聊,就开始写古体诗,一个月竟然写了151首。11月17日,重写《天高但抚膺》。

1994年10月,向学校请假,往返于县、地区、省城三地办理四弟中专升学的事情。12月在学校再次因维护学生利益被羞辱、殴打,左耳留下后遗症,离开学校疗伤。这时开始尝试古体诗词写作。

1995年10月应聘至昆明日报社,做编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