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导读《月下看猫头鹰》
绘本信息
书名:月下看猫头鹰
文:[美]珍·尤伦
图:[美]约翰·秀
译者:林良
适读年龄:5-8岁
奖项:荣获1988年凯迪克奖金奖
《月下看猫头鹰》是一本具有散文风格的绘本,一首冬日月光下的短歌,文字恬静而又抒情隽永,从头至尾都充满了一种纯净无瑕的美感,仿佛每一个字都被月亮那皎洁的清晖给照亮了。单看书名就已经够诗情画意了,封面颜色略淡了一些,是冷色调雪中的情景。
这是一本关于父爱的书,我和父亲一起看猫头鹰的故事,展示了一个父亲对于孩子的爱,一定要安静、坚强和勇敢,这些都是看猫头鹰需要的一些品质,同时也是猫头鹰的品质,这是父亲教给孩子的,却是妈妈无法代替的,孩子与父亲的相处可以学到很多母亲不具备的品质,尤其对于男孩更重要。
《月下看猫头鹰》是一本具有散文风格的绘本,一首冬日月光下的短歌,文字恬静而又抒情隽永,从头至尾都充满了一种纯净无瑕的美感,仿佛每一个字都被月亮那皎洁的清晖给照亮了。单看书名就已经够诗情画意了,封面颜色略淡了一些,是冷色调雪中的情景。
这是一本关于父爱的书,我和父亲一起看猫头鹰的故事,展示了一个父亲对于孩子的爱,一定要安静、坚强和勇敢,这些都是看猫头鹰需要的一些品质,同时也是猫头鹰的品质,这是父亲教给孩子的,却是妈妈无法代替的,孩子与父亲的相处可以学到很多母亲不具备的品质,尤其对于男孩更重要。
在一个冬天的晚上,我跟爸爸出去看猫头鹰,那时候已经三更半夜了,我们一直都没睡觉。
外面没有风,那些大树直挺挺地站着,像一座座高高大大的雕像。
月光皎洁(月光耀眼,天色很亮)。
背后远远传来火车的汽笛声,笛音低沉却拉得很长,就像一首歌,听起来好忧伤好忧伤。
解析:
这是小女孩回忆的自述,以女孩的视野来描述在寒冷的冬夜和父亲去树林看猫头鹰的过程,画风很细腻,人物内心活动很清晰。
在一个寒冬的夜晚,当你和孩子正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时,这对父女在明亮的月光下,踏着皑皑白雪去拜访森林里的猫头鹰。
这是一个无风的隆冬夜晚,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当然在封面已经交代了),满月和雪地映着如此的光亮整个天地,远处传来火车的汽笛声,低沉悠远还带着点忧伤,回应这汽笛声的是阵阵狗吠声,而这一切的背后,整个的森林却显得象梦一样的安静。
《月下看猫头鹰》文字是抒情诗歌,句子短促,文字有节奏感。开篇即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娓娓道出,配合着俯视的苍凉的雪地画面把读者拉进故事的意境。
爸爸早把我的毛线帽拉低,盖住我的耳朵。
但是隔着帽子,我还是听得到声音,农场里的一条狗,跟着汽笛叫了起来,接着第二条狗也叫了。
火车和狗齐声唱歌,唱了好一阵子。
闹声消失以后,四周静极了,就像在梦里。
爸爸,还有我,一直向树林走去。
解析:
我在一个隆冬时节的三更半夜,和父亲前往森林,就是为了一个美好的愿望,月光下看猫头鹰。从父亲和哥哥的描述中,她头脑中有了关于猫头鹰的描述,所以我处在深深地期待中。盼望好久好久的这一天,终于来临了,火车和狗,齐声唱歌。狐狸在不远的前方也接应我们呢!
父亲把我全身装扮成厚厚的、鼓鼓的,我心中也早已做好准备迎接寒夜的挑战。
我们“沙沙沙”地踩着松脆的雪,留下小小的灰色脚印。
地上拖着爸爸长长的影子,我的影子却又短又圆。
隔不多久,我就得奔跑几步才能跟得上爸爸,我那又短又圆的影子,也跟着我跌跌撞撞。
但是我没喊累,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爸爸一直就是这么说的。
我盼望跟着爸爸一起去看猫头鹰,已经盼望好久好久了。
解析:
一路上女孩一点声音也不敢有,因为爸爸不断地提醒她:拜访猫头鹰一定要非常安静才可以。空荡荡的雪地上,两人就这么一前一后地走着,只留下长短不一的脚印。爸爸和女孩如置身在梦境般的宁静中,悄悄地追寻着猫头鹰的行踪。
“隔不多久,我就得奔跑几步,才能跟得上爸爸。我那又短又圆的影子,也跟着我跌跌撞撞。”孩子是跌跌撞撞,是奔跑的。父亲并未慢下来的脚步,就是对孩子一种磨练,他教会孩子必须学会追赶强者,必须学会奔跑的人生状态。
作者更以广角大视野的表现方式,将冬天静谧冷沁的感觉,真实地呈现出来,更把父女相互依存及传承的感觉表现无遗。
白雪皑皑,三更半夜,森林深处,一个小女孩和爸爸一起前行。雪地上有着一大一小两排深深浅浅的脚印,又长又细,又短又圆的两个身影,一前一后艰难地前行寻找着盼望很久很久的猫头鹰。这一切都没有逃出枝头的小鸟的眼睛。
这是怎么样的一段冒险?他们能否找到向往已久的猫头鹰?
我们走到了松林地带,在明亮的月色里,一棵棵的松树看起来黑黑的尖尖的,爸爸举手做了个手势。
我立刻收住脚步。
站在原地等着,爸爸向上看,好像要找天上的星星,又像在查看空中的一张地图。
月光使他的脸看起来像是戴上了银色的假面具。
他开始呼叫起来,学的是大角猫头鹰的叫声。“呼,胡胡胡胡,呼!”
解析:
女孩一路观察的很细致,松树是黑黑的,尖尖的。爸爸停住脚步好像是找天上的星星,又好像是查看空中的一张地图,把父亲的行为并客观地、形象地表述出来。她又看到父亲的脸在月光下像戴着假面具。这一连串的比喻把父亲的举动盘活了起来。
说这篇故事是一首诗,而幼小的孩子就是那做诗的诗人。
他叫了一阵,又叫了一阵。
每叫过一次,他就会停一会儿,我们两个都竖起耳朵,静静地听一会儿。
但是什么也没听到。
爸爸耸耸肩膀,我也耸耸肩膀。
我并不难过。
我的几个哥哥都说过,猫头鹰是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的。
解析:
爸爸在孩子心中种下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并陪伴孩子去实现这个愿望。在实现过程中又要教会孩子坦然面对磨练。
这是一位成熟的父亲,即让孩子看到希望,又教会孩子坦然面对困难。
当这么期待已久的梦想,快要无法实现时,“我并不难过“,因为有哥哥的心理铺垫。但是我没喊累,出去看猫头鹰,必须保持安静。“一定要安静,一定要坚强,一定要勇敢”,这些是实现愿望必须要承受的各种规则和各种心理准备,父亲和哥哥做好的预设,在女孩身上呈现出了不抱怨,坚强勇敢,去坦然面对各种磨练。
小女孩步履蹒跚,静静的夜里,只有影子追随着他们,她有些害怕,却没有喊出来,因为爸爸说了看猫头鹰的时候要安静。
你看树干中窟窿中的小鸟听到了他们的脚步声了吗?
《月下看猫头鹰》向我们传递了对信念的坚持,在追求愿望的过程中,只要勇敢的一直前行,放下浮躁,放下喧哗,放下所有杂念,只要简单执着的追求。而结果,就像“几位哥哥们说过,也许会出现,也许不会。”
我们再往前走,我感觉得到天气的寒冷,就像有人用冰冷的手掌按在我的背上。
我的鼻子上、面颊上,里热外冷,冻得发疼。
但是我一句抱怨的话也没说。
出来(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安静,一定要坚强。
解析:
我的帽子,我的脸,里热外冷,冻得发疼。但是我一句抱怨的话也没说。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安静,一定要坚强。除了父亲对女儿浓郁温暖的爱,女儿身上坚强、勇敢的性格在书中表现地也十分鲜明。
看猫头鹰的夜晚,爸爸与女儿多是一前一后在雪地里踯躅前行,女儿小小的身影显得那么娇小。爸爸并没有一路嘘寒问暖,冷不冷,累不累,而是一副“跟着走吧”的随意。而这种态度,给了女儿极大的鼓舞,这是信任的力量。
小女孩的形象更是描绘得动人心弦,她的大半个面孔都被遮住了,画家硬是借助她那一个个奔跑、东张西望以及惊恐的肢体动作,传神地勾画出了她内心的惊奇与不安。
很多人在报怨这个世界越来越浮躁,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缺乏耐心和定力,缺乏坚毅和果敢。这个故事女孩的勇敢和坚定,不是靠父母在温室里培养出来,而是在打自然中锤炼而来的。
我们走进了树林。
那些树影比我见过的任何东西都要阴暗。
遮掩了地上的白雪。
蒙在我嘴上的围巾,温温湿湿的,毛茸茸的护着我的嘴。
深更半夜,会不会有什么东西,躲在黑黑的大树背后呢,我问都没问。
出来(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勇敢。
解析:
当他们走进森林的深处,黑黑的树木伫立在白雪中,有些怕人,小女孩既冷又有些怕,但她没有问爸爸在黑夜里那些黑黑的树后藏着什么,因为爸爸说过,要去看猫头鹰,你必须勇敢。
作者笔下那一片猫头鹰出没的浓密、幽深而又让人心里发毛林莽。一个个远景与急速拉起的俯瞰镜头,更是加剧了这种感觉。
作者是在她家附近的一片小树林想出这本书的。她曾说:“当儿子和女儿还很小的时候,我丈夫经常带领他们去附近的森林看猫头鹰。透过这本图画书,我就是想描写那种温暖人心的父子之情。现在孩子们虽然长大了,但却还历历在目地记得那些森林里的夜晚,记得那些充满了不可思议的神秘而又美丽的体验。”书中那位父亲就是她的丈夫戴维,那个孩子就是他们的女儿海迪。
我们来到了黑森林中的空地。
月亮高高挂在天空。
月光就像对准着空地上的中央照下来,月光下的雪,看起来,比瓷碗里的牛奶还要白。
解析:
约翰·秀能的画是水彩加钢笔线描,看上去非常类似中国的水墨画,他用大面积的留白来表现月光和月光照耀下的雪地,呈现了绝美的景象。
而《月下看猫头鹰》的文字优美更叫人遐想万千,整本书的文字是一首诗歌,静静的但感染力超群,即使在温暖的房间里,只要我们专心读它,就一定能体会爸爸、女儿在雪夜里期待猫头鹰出现的心情,读好作品的文字就像事件在我们眼前,对里面的情感感同身受。
为这样一本优美文字的书创作画面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插画大师做到了,用水粉和钢笔线条画出来的画面优美、宁静、明亮且栩栩如生。从第一页明亮的月夜雪景就美到让人窒息。在去看猫头鹰的路上,静悄悄的森林里还有很多动物,有狐狸、小鸟、鹿、小老鼠等等,森林并不孤单。
“呵——”我喘着粗气,爸爸听见了,做手势叫我别出声。
我赶紧用手套捂住自己的嘴,我用心地听。
爸爸又开始呼叫了起来。“呼,胡胡胡胡,呼!”“呼,胡胡胡胡,呼!”
我全神贯注地听着看着,在这冷空气中,听得耳朵发疼,看得双眼蒙上一层雾。
爸爸仰起了脸,打算再呼叫一次,但是他还没开口,就有猫头鹰回应的声音穿过树丛,传了过来。
呼,胡胡胡胡,呼!”
解析:
清冷的月光下,父女俩继续走,小女孩冷了也累了,喘着粗气,爸爸回头示意她安静,女孩赶紧用手套捂在嘴巴外面的围巾上,屏住呼吸,仔细倾听爸爸呼唤猫头鹰的叫声。终于,这一次,在爸爸再次呼唤之前,她听到了回音,从树林的那边传了过来:猫头鹰来了!
这个故事细腻,甜美,有诗情,有画意。画面色彩明快,澄澈,白雪、森林阴暗、黄衣父亲、红衣女孩两个小小色块,不多的动作却极为传神。其中的种种细节让人回味,细品之下,宛如一首清新智慧的笛音回荡似的。
爸爸脸上有了笑意。
他又回应了一声,然后他跟猫头鹰就像在那儿谈天,谈起了晚餐、树林、月亮和寒冷的天气。
我松开了捂住嘴的手套,开心得想笑出来。
绘解析:
父亲看到了猫头鹰实现了我的额愿望,内心流露出笑容。父亲和猫头鹰就像老朋友用特有的言语开始谈天论地,我自然也就想笑出来了。我们就此感受到深深的父女关系在内心的传递。
父亲在孩子中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一位母亲深有感触的说,无论我花多少时间陪孩子,总比不上他爸爸的几分钟。只要有爸爸在,孩子就感觉很有安全感,比较有男孩子气概,做什么都很开心。爸爸教他的,比我教的效果要好的多得多。
所以,爸爸再忙,也要陪孩子哦!
从草地边缘,树丛上面传来的猫头鹰的叫声,越来越近了。
草地上却没有一点儿动静。
忽然间,一个猫头鹰的影子,从地上的大树影里分离开,向着我们的头顶这边飞过来。
我们看着,嘴里发热却不出声,许多想说的话一句也没说。
飞过来的黑影又发出了叫声。
解析:
这本书在结构上设计的也很到位,书中空白部分,将月下雪地的场景渲染地也很美很美,让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月下看猫头鹰》故事里,父亲带领女儿在冬日的月夜,忍受严寒和恐惧,徒步走进森林,只为让女儿见识一下什么是great horn owl(大雕鸮)(猫头鹰的一种,被认为可预示事件),这给我们带来强烈的震撼:这样的事情,在当下已经发生得很少,而且,也越来越少发生了!因为父亲时缺位的。
这种感受让我扣问自己:“父亲在孩子的生活里,应该是什么角色?”“父亲到底可以给予孩子什么?”“父亲的缺席重要吗?”
父母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都是不可缺位的,也是不可弥补的。而且儿童时期形成的观念和认知是影响一生的。
父亲作为一种意象,已经缺席了,甚至作为一个个体,更加缺席;今天的父亲处于谴责之下,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他没有做什么;不是因为他说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什么也没有说。
当今的父亲沦为单纯的家庭经济的支持者,一个提供金钱和物质的养家糊口的人。于是,父亲消失在工厂或办公室,躲在机器或文件的后面,对家庭来说,他成为游荡在外的、沉默的父亲。
这个故事之所以获得1988年凯迪克金奖,画风不可或缺,而文字的内涵已经给了世人一个大大的提醒。
爸爸开亮了他的大手电筒,正好照在那只刚要停落在树枝上的猫头鹰
解析:
在爸爸的 “呼,胡胡胡胡,呼”的呼唤声中,终于有了回音的猫头鹰。在皎洁的月光下,父女二人终于和猫头鹰有了对视的美妙时光。
画中的猫头鹰占据了整个跨页的中心地带的大部分区域,利爪张开、羽翼展翅落在我们身边,父亲打开手电筒来驱离它保护着我。
故事中,父女间少有的几次牵手,分别是女儿下坡时,呼唤猫头鹰失败女儿失望时,走进树林女儿感到害怕时,猫头鹰忽然出现飞过头顶时,在女儿需要爸爸的时候,爸爸的大手就出现了,爸爸并没有一味地放手,爸爸的目光一直关注着孩子,随时给予支持。
我们跟那只猫头鹰,我看你,你看我,看了一分钟、三分钟,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
解析:
经历了漫长的跋涉和不安地等待,紧张中,她倾听着爸爸和猫头鹰的谈话,当与猫头鹰对视的,他们充满了喜悦,忘记了时光的流逝。
当看到猫头鹰的结果描述很是精炼“你看我,我看你,看了一分钟,三分钟,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时间都凝固了。主人公的感觉,心理及身体的感觉描写的非常生动。
我们回过头来在浏览文中有哪些精妙的比喻句或者表示夸张的句子:
1.大树直挺挺地站着,像一座座高大的雕像。
2.笛音低沉,拉得很长,就像一首歌。
3.月光使爸爸的脸看起来像是带上了银色的假面具。
4.猫头鹰的大翅膀像一道无声无息的黑影。
5.月光下的雪,看起来,比瓷碗里的牛奶还要白。
6.树影,比我见过的任何东西都要阴暗。
7.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
说这个故事是一首难得的散文诗一点都不为过了。
做很多事贵在过程,这样的经历是不可多得的生活体验。为了一个愿望,爸爸带着孩子一起坚持,等目标实现了,那是怎样的喜悦?同时感受到坚持并成功的成就感。家长的耐心与支持,可以帮助了孩子增加一些年龄段以外的阅历。非常感动。
后来,那只猫头鹰就扇动它的大翅膀,从树枝上飞开了,像一道无声无息的黑影。
它飞回树林里去了。
该回家了。”爸爸对我说。
我知道我可以说话了,也可以放声地笑了。
但是在回家的路上,我却一声不响,像一道影子。
解析:
出去看猫头鹰,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爸爸是这么说的,那个希望,会用没有声音的翅膀,在明亮的、看猫头鹰的好月光下,向前飞行。
该回家了,爸爸提醒。小女孩知道现在可以笑,可以说话,可是在回家的路上,她一声不吭,就像一道影子。
小女孩心愿满足了,内心也练就了坚定和勇敢。
出去看猫头鹰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
爸爸是这么说的。
那个希望,会用没有声音的翅膀,在明亮的、看猫头鹰的皎洁月光下,向前飞行。
解析:
夜探猫头鹰结束了,爸爸抱起兴奋之后疲惫不堪的女儿回家,远处家里的灯亮着,这是温暖的力量。
一段短短的月光下的雪夜旅程,不但展现了一对父女的浓浓情意,还让我们明白了:不管干什么事情,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就一定能成功!
这本书与其说是读给孩子听,不如说是为父母准备的,就像带孩子阅读,我相信只要心中有希望,就一定能看到心中想看到的"猫头鹰"。
结尾作者的一番话令人回味无穷:“出去看猫头鹰,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爸爸是这么说的。那个希望,会用没有声音的翅膀,在明亮的,看猫头鹰的好月光下,向前飞行。”
这本书不是低幼儿读物,学龄前的孩子还无法领略这个意境。或者说,每个不同年龄的人,对这个意境的理解是不同的。
对妈妈来说,《月下看猫头鹰》是一首很唯美的散文诗,它体现的是浓浓的父子情谊,就像作者自己说的:“当儿子和女儿还很小的时候,我丈夫经常带领他们去附近的森林看猫头鹰。透过这本图画书,我就是想描写那种温暖人心的父子之情。现在孩子们虽然长大了,但却还历历在目地记得那些森林里的夜晚,记得那些充满了不可思议的神秘而又美丽的体验。” 其实,每个父亲都应该有带孩子去探险的经历。
简·尤伦在文字里对一个父亲的那种舔犊之情着墨不多,但画家却透过一幅幅画面将这种爱女之情形象地传递了出来--我们看到父女牵着手走向森林;我们看到当猫头鹰从天而降时父亲那只死命护住女儿的手;我们还看到在结尾处,父亲抱着女儿朝家中走去的那温情感人的背影……
这本书的故事内容看似简单,但是给家长和孩子传导出的启迪却很多很多。
故事中最有力量反复吟唱的主题句是什么?
1.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安静,一定要坚强。
2.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勇敢。
3.出去看猫头鹰,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只要有心有一个希望,希望会用没有声音的翅膀在看猫头鹰的好月光下,向前飞行。
为什么以上几句话要以“出去看猫头鹰”开头并反复出现?这是重点精华回旋往复的艺术手法,即交待***同经历的事情,又引起读者的注意,还朗朗上口。
《月下看猫头鹰》有这样的句子,是女儿的自述:“但是我没喊累,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爸爸就是这么说的。”“我知道我可以说话了,也可以放声地笑。但是在回家的路上,我一声不响,像一道影子。“出去看猫头鹰,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爸爸是这么说的。”
如果母亲让孩子“满足”,那么,父亲会让孩子“兴奋”;如果母亲也会使孩子“挫败”,那么,父亲就会教孩子“抑制”。
父亲,更像是一种心理原则:一个既有权威又有感情的精神父亲,他为我们提供营养和温暖。这就是“足够好的父亲”。
全书没有太多对话,全是小主人公内心的写实,他感觉到了冷,却不断地告诉自己,要看猫头鹰,就不怕;孩子的天性是爱动,但是他不断地告诉自己,想看猫头鹰,就不能弄出声音。当爸爸一路领着他走在寒冷的厚厚积雪的树林里,他似乎长大了,一件事情的经历,也许从此就让孩子突然成长。当然,他们看到了猫头鹰,他们想要的。
这是一段珍贵的回忆,是女儿记忆里,一个静谧的月下雪夜。文图作者相得益彰,***同营造出诗意的境界,耳朵里听的,眼睛里看的,都是诗意的美。整本图画书笼罩在蓝、白、灰的色调里,清冷、寂静,只有孩子的红色、猫头鹰的黄色,显出温暖与希望。
对孩子来说,能够感受的印象最深刻的父爱母爱,不是大餐、玩具,而是陪伴。
爸爸的陪伴与妈妈不同。爸爸沉默、坚毅、又不乏温暖。爸爸一路寡言少语,与女儿强调的“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爸爸一直就是这么说的”相对应,爸爸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是爸爸言传身教的力量。
在一个冬夜,爸爸带着女孩去拜访森林里的猫头鹰。画面很美、很静,色调有些冷,那是冬夜的感觉,但字里行间却透着一种浓浓的温暖。让我很羡慕那个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