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于根部的信仰——读路遥《平凡的世界》
无论生活在何处,都不应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的力量驱使着每一个不甘浑噩的生命奋力向前,就如一颗埋在黑暗土地里的种子,生长就是它的向往,阳光在天上就是它的信仰。生而为人,生而为灵,生命赋予我们身体内部强大的种子,即便遇到生命的黑暗,也不能阻挡它萌发的力量,这就是活着的价值。
104万字的巨著是怎样铸就的,是信仰的力量将生命的活力,一个字一个字的嵌在纸上,让一部巨著活了起来。你读她就会进入她的世界,她就是活着的,和你一起生活,你和她一起跌宕起伏,情感交融。如果生命可以用形态来比喻,那么路遥先生就是将自己一个人的形态转化成了一部巨著的形态,任何时候翻开她,都是有生命的,活着的。路遥的母亲说,他就在那里写啊写,直到把书写完了,他也走了。仿佛他来就是带给我们这个世界这样一部著作,写完了就走了。
没有悲伤,也没有欢乐,只有震撼你信仰的锵锵文字。
书中的核心人物都是最平凡的人,他们发生的事情是最平凡的事情,衣食住用、柴米油盐、工作恋爱……他们的世界是最平凡的世界。他们生活在最低处,每一步的脚印都接壤着土地,使他们坚韧而又茁壮的向上生长。为何是信仰?因为信仰是生长的方向,正是这种源自于根部的力量,是最有动能的营养。他们生在土地上,就在土地上卖力的生长,没有抱怨,更不会放弃,即便土地贫瘠,困苦难捱,也会有倔强希望。
这也是路遥先生对自己的映射,每一个作家都有一部作品是在写自己,读完《平凡的世界》我很久不能平静,路遥先生的每一颗文字,我都如硕果般的仔细啃食。这些不能满足路遥先生给我带来的饥饿感,于是通读路遥全集,他的诗歌、他的生平、还有一部拍的很好的纪念他的纪录片都一点点看完。这些读完之后,我也不敢妄加文字去评论什么,如今写一些文字,也只有赞叹。
《平凡的世界》就是路遥先生的世界,主人公的信仰就是路遥先生的信仰。他是将平凡的世界过的不平凡的人。我们每一个人无法选择出生,但是太多人将出生定义为命运,因为他将信仰已经丢弃。路遥先生的出生食不果腹,那时的希望就是吃饱,所以吃饱就成了大多数人的信仰,久而久之屈服于食物的安排,于是放弃灵长,将人活成了动物。更可怕的是在食物匮乏的世界里露出的人性之恶的凶光,还有乌合之众的群体心理的怪诞,伤及同类的快感,让人望而生畏,不寒而栗。很多小说如此对人性的揭露和描写,写的很透,很凉。
路遥先生没有写这些,虽然他经历过。在他的笔下,苦难是修正人性的最好灵药(在路遥先生关于苦难的揭示下,我深刻的发现,苦难使人的大脑异常清晰,苦难就如涤净世事污垢的清泉),他并没有描写苦难给人带来的颓丧,在他眼里主人公不应该这样。也就是他不应该这样,所以他只写与苦难的斗争,在苦难中的信仰是多么的光亮活泛;他只写苦难中真挚的感受,纯粹的情感。
书中的每一个人物的情感是那么真诚,爱的那么顽强,竭尽自己。即便世事安排不得如意,依然没有抱怨、哀叹之气,他们都充满了善良,充满了责任感。他们都有十足的勇气,在自己最初期冀的感情破灭之后,依然迎着阳光开始新的生活,去爱深刻的爱着自己的人,用自己的肩膀扛起苦难,给爱人笑脸。他们是多么的美丽,多么可亲,多么安全。
他们就是久违的母亲,久违的土地,久违的血亲。人们离开土地太久了,人们太慌张了,慌张到丢掉了很多东西,珍贵的也丢了,物质丰裕的世界里不知道价值的平衡点在什么地方。就是一团乱线,漂浮在世事的海上,没有方向也没有信仰,不存在倔强,也可以随时改变。
这就是现在这个时代读这本书的意义,回溯四十年前的故事,情感和信仰正是我们现在亟需的血液。脚再往下探一探,争取探到土地,站在地上走路;信仰再往高看一看,尽量看到的不只是钱,幸福或许另有定义。
罗曼罗兰说过一句话:“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我想路遥先生也应该知道,因为路遥先生用尽毕生在诠释如何是笑而不语的面对苦难,他只给我们希望。
2020/05/08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