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以及作者什么的要全

唐朝女诗人李冶的《相思怨》

李冶(?-784)字季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女道士。与陆羽、刘长卿、皎然等交往。曾被召入宫中。后因上诗叛将朱泚?,为德宗所扑杀。诗今存十余首,多赠人及遣怀之作,后人曾辑录她与薛涛的诗为《薛涛李冶诗集》二卷。

大意是:人人都说大海很深,其实还不及相思的一半深。大海还是有边际的,但相思却是浩渺无边。一个女子在高楼上弹琴,曲调忧伤凄清,绵延直入虚空,只有相思的曲儿,才会这样缠续绵长。可是,突然弦断音裂,想必是女子思情切切,再也弹不下去了。曲散肠断,这女子,抚琴独坐,神情萧索,黯然良久。

李冶,字季兰,是开元、天宝至大历年间的一位风流放诞才华出众的美艳女道士、女诗人。美姿容,神情潇洒,专心翰墨,精弹琴,尤工诗。五六岁时,作《咏蔷薇》诗,有“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她的父亲看见后,很不高兴,说“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后来,她果真被其父言中,作了女道士,开始了浪漫不拘的生活和文学生涯。

她深深地爱上了陆羽-陆鸿渐,无奈总是天意弄人,两人终难成鸳侣,她在《相思怨》里道:“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仍是这样字浅意浓的句子,无半分华丽,却又感人至深得难再寻别字替代。苦苦相思的夜里,她唯可做的是抱琴上高楼,只是弹至弦断又如何?知音少,连她欲托付的人,在外见人时对她也只肯以玩友的身份相待。

但是,在李冶身染重病迁到燕子湖畔调养时,陆羽闻讯急忙赶往她的病榻边殷勤相伴,日日为她煎药煮饭,护理得悉心周到。病愈后她特作《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答谢:“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病中的她见到念兹在兹的人,一句“欲语泪先垂”道尽心中万语千言。亦可见陆羽对她不是无情的。只是,当时的她放浪形骸,为世不容。不是陆羽是否顾忌着这点?

皇帝后来闻得李冶之名,特召李治进宫,但可惜李冶那时已经老了。皇帝一看以美艳风流闻名的女道士是个老妇,没兴趣了,虽然这皇帝到底还是对她“优赐甚厚,遣归故山。评者谓上比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媪。”充分肯定了她的才情,但是李冶心里还是有遗憾的,毕竟年岁大了,只落了个“俊媪(俊俏的老太太)”的名声,美人怕迟暮呵。

后来李治因朱泚之乱受牵连(她与朱曾和诗),平定暴动后,皇帝责怪李冶,“遂令扑杀之”。一个女人,活生生地被乱棍扑死,下场凄惨之至。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不知彼时她那心爱的人在那里?

要曾历经过怎样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才感喟写出“至亲至疏夫妻”,虽然她与陆羽到底没能成为有名有实的夫妻,但是,两人曾是那样的相亲,她横祸惨死时,他却竟走得远远的。说什么恩深爱重,都成烟云,她的一片痴心,到底错付了吧?

她容貌俊美,天赋极高,从小就显露诗才,六岁那年,曾写下一首咏蔷薇诗:“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其父见诗大惊,无不担忧:此女富于文采,然必为失行妇人。不幸被其父言中,出家为女道士。她神情潇洒,专心翰墨,生性浪漫,爱作雅谑,又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超然物外的知名作家陆羽(鸿渐)和释皎然均同她意甚相得,著名诗人刘长卿也与她有密切联系,她还与朱放、韩揆、阎伯钧、萧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其中诗歌《寄朱放》、《送阎二十六赴剡县》等诗一扫从来女性作家的羞涩之态,坦然男女社交,在千后千年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天宝年间,玄宗闻知她的诗才,特地召见她赴京入宫,那时,她已进入暮年,正栖身著名的花都广陵。接旨后,只得应命北上。她有七律《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为“其详词意,不类冶作”,似乎缺乏根据。

刘长卿对李冶的诗极其赞赏,称她为“女中诗豪”。高仲武评论说:“士有百行,女唯四德。季兰则不然。形器既雌,诗意亦荡。自鲍照以下,罕有其伦。”又说她“上方班姬(婕妤)则不足,下比韩英(兰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妪。”她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被人称为唐代四女大诗人。

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

她最有名的的诗是《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

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

至亲至疏夫妻。

配图是自己找的……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