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亲人上坟的诗句
高天澄澈已清明,
望断春色悲自深。
昨日床前相对语,
今朝梦里盈泪痕。
愁绪不迭慈母意,
哀心永存舐犊情。
春晖寸草情潇瑟,
殚心敬业报母恩。
《清明祭诗》
清明追思泪潸然,
寂寂青山故土寒。
风卷鸢花飞絮漫,
雨歇霓彩绕山峦。
行人欲断离愁绪,
浊酒轻烟祭泪催。
撩乱春风把酒释,
年年祭诗暮春吟。
清明时节泪纷纷,
几多行人痛断魂。
遍地酒家随处有,
谁有闲情醉身心?
能契合清明扫墓心境的古诗和新诗很多,但那是别人的诗,是契合别人心境的。去年清明节时,悲痛之余,契合自己的心境,做《长相思-清明节》一阙,全文如下:
风声声,
雨声声,
如泣如诉不忍听。
风雨也有情!
盼清明,
怕清明,
祭祀二老泪水溋。
天地两别情。
清明时节雨,离人路断魂。碑前一壶酒,奠祭先祖人。
《清明》
柳青雨多正清明,
游子祭祖备出城。
菊花摆满墓碑旁,
跪拜双亲难忘恩。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去,
牧童遥指杏花村。
哪一首诗词,最能契合清明扫墓的心境?
古人描写清明的诗词有很多。个人以为杜牧的这首“七绝”最能表达清明扫墓的心情。全是很简单,只有四句二十八个字,却将清明的季节特征和人们的 情感 ,表达的非常到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耳熟能详,张口就来。个中意味,却一言两语说不清楚。清明又叫寒食,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为了纪念被烧死的伯夷叔齐,古人在清明前三天便不动烟火。那便是寒食的由来。今天清明寒食已经混为一体,清明前市场上的青团等食品,便是古风的遗留。
清明,正是万物葳蕤的春天,亲人坟头的柳树已经又一次充满生机,可是人哩?走在路上,但见得处处是风中飘舞的纸钱灰以及新坟旧坟前哀伤的人们。此情此景,产生强烈的反差。细雨蒙蒙,本就容易引发独行客思念亲人的情绪,再看到一路行来,到处都是哀悼的场景,“欲断魂”三个字,准确之极。
但是,清明又是古人踏青的日子。春光明媚,麦苗儿青来菜花儿黄。姹紫嫣红百花盛开。忧伤的思亲与春日的欣喜,被清明这个绕不过去的日子,交织在一起。怎么办?喝酒吧?行人最想用一杯酒,冲掉内心无以言说的复杂。恰好听到悠扬的牧笛声。循声而去,一牧童怡然自得地吹笛。独行的诗人,在牧童的笛声里,感受到美好的春意。
喝酒去!可是独在异乡的过路客,到那里寻得好酒?牧童嬉嬉一笑,遥指远方:那里有著名的杏花村酒家,好酒好菜,待君去。马背上的诗人,举头遥望:果然,远处一个酒幌子在风中晃动。
这首诗,我以为就是喝了杏花村美酒后的乘兴之作。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具体谁写的,不记得了。
清明时节泪纷纷,
长跪墓前唤娘亲。
低头忆起慈母貌,
抬首唯见纸花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