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的《印象》是怎样表达诗题的 急用速度回答哈 谢了
诗人运用通感手法,连缀一组意象,从视觉的角度描摹了声响,紧扣诗题,使短诗表现出了神奇的魅力。 这首诗由“铃声”、“渔船”、“真珠”、“残阳”、“呜咽”五组并列的意象构成,这些意象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但有着相同的内涵,美好的事物出现又消失色调都比较幽暗,舒缓,轻柔。除了运用视听同感的修辞方法外,又有相似的流动轨迹。铃声(听觉)──飘落深谷,渔船(视觉)──航到烟水,青色真珠(视觉)──坠到古井暗水里,残阳(视觉)敛去微笑,呜咽(听觉)──从寂寞的地方起来又回去,这些意象都是诗人情绪的象征,通过组合,怅惘地传达出对一种美好事物正在逐渐失去的惋叹。 这五组意象轮番出现的节奏又不尽相同,并不刻板,诗的第一节好象轻曼的序曲,一二两组比较缥缈,比较柔。而第三组虽似幻觉,却又比较决断。第二节是全诗的情绪中心,第一节中的猜测,“假定”(是……的,如果……)这里成为“肯定”──残阳敛去脸上的微笑。如果说第一节比较单薄,这一节则显得厚实,不过仍是比较舒缓,抒写了对曾以拥有的美好事物的珍惜和依恋。最后一节是尾声,美好的事物终于失去,引起诗人的深重惆怅,节奏亢重,并且连用了四个“寂寞”,余音袅袅,意韵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