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诗句为什么那么多重复?难道那时的作者喜欢偷懒吗?

我们先来看一首《诗经》中的诗:

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木瓜》全诗54个字,***三段,每段中只有两个字不同。《诗经》中的305篇不都是经典吗?可是,它们为什么老是在重复?

原来,《诗经》开创了一种很有意思的艺术形式,后人叫它“重章叠唱”。重章叠唱是一种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就是意义相同的句子前后呼应,反复重叠出现。它常常用于表现诗歌中人物内心的一种回环往复、缠绵不尽或荡气回肠的强烈感情,给人以“百转千回”“绕梁三日”的感受。

《诗经》305篇中,有177篇采用了重章叠唱的结构手法,可以说重章叠唱是《诗经》创作结构的最主要形式。运用这一方法表达感情,在“国风”中尤为突出,177篇中,就有128篇出自“国风”。

重章叠唱的结构方式又分两种:

第一种是整章每段都重复,每段的每个句式结构都差不多,甚至完全一样。各章的词句意思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只是少数词语发生变化,但大多是同义词或近义词,反反复复出现,为的是强调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如《木瓜》。

第二种是整首诗不是每段都采用重章叠唱的手法,只是部分段落重叠反复,如《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全诗***三段,前两段采用了重章叠唱的结构手法,两段***有三个位置的词有变化,主人公通过想起恋人的“衿”(服装)和“佩”(佩饰),生出无限思念之情,而且埋怨恋人为什么不主动来见她。

最后一章的结构自成,直接表达了“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感情。从背诵的角度来说,前两段***有七个字不同,记住了第一段,差不多就等于记住了第二段,只需在第三段用点工夫就背下了。

其实,这种方法一直在中国传统诗歌里运用,有些现代歌词的创作也沿袭这种手法,尤其是儿歌中更常见,比如:

小螺号

小螺号,嘀嘀嘀吹,海鸥听了展翅飞;小螺号,嘀嘀嘀吹,浪花听了笑微微;小螺号,嘀嘀嘀吹,声声唤船归啰;小螺号,嘀嘀嘀吹,阿爸听了快快回啰;茫茫的海洋,蓝蓝的海水,吹起了螺号,心里美呦。

这首儿歌便运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表现了渔家生活的快乐,以及孩子对小螺号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