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赋文·道吾山》原文与赏析
《诗词曲赋文·道吾山》原文与赏析
谭嗣同
夕阳恋高树,薄暮入青峰。
古寺云依鹤,空潭月照龙。
尘消百尺瀑,心断一声钟。
禅意渺何著?啾啾阶下蛩。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入于禅而又出于禅的咏禅诗。诗题作《道吾山》,点明了诗作所咏所感的地点。此山在诗人的家乡湖南浏阳县城之北约10里,东西走向,势如浏阳县城之屏风。山上有古寺、深潭与群峰。古寺处所幽雅,佛事颇盛。潭水颇深,号称老龙潭。群峰林立,状如莲花,号称七十二峰。
首联“夕阳恋高树,薄暮入青峰”,是诗人西望之远景,也点明了全诗的时间背景。夕阳西下,将落而未落,仅有一树之高,似乎是依恋着树木山峰而不忍下落。但是,毕竟暮色是愈来愈浓了,曾几何时,已经日落西山,暮色与山色已经浑然一体。“恋”字写将落之残阳,以情写其动态。“入”字写残阳之落山,以动词写暮色。
二联“古寺云依鹤,空潭月照龙”,是诗人所见之近景。古寺,上有闲云,下有仙鹤,闲云俯首伫足如依恋仙鹤而不去。旁有龙潭新月初照,宁谧深邃,略有神秘之感。
三联“尘消百尺瀑,心断一声钟”,是诗人禅机触发之所感。夕阳西下,飞鸟投林,行人还家,万物思归,很容易引发人们天地有时而尽的惆怅之情,也很容易引发人们何处是归宿的遐想。闲云野鹤,初月深潭,古寺钟声,又很容易诱发人们超凡出世之想。置身于上述境地,诗人果然触发了禅机。他一时之间万念俱消,进入了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尘消百尺瀑”,比喻尘缘之念如同被百尺瀑布冲刷得干净净,荡然无存。“心断一声钟”,意即尘世之杂念已经被佛门的钟声所警醒,可以是实写,也可以是比喻。
最后两句“禅意渺何著?啾啾阶下蛩”,自问自答,是诗人对于禅机的追求和走出禅机的所闻所感。“著”同“着”,是“着落”之意。“何著”,是在何处之意。“蛩”,指蟋蟀。诗人自以为万念俱消,触发了禅机,但是诗人又禁不住发问,那渺茫的禅意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好似迷途知返,诗人又回到了尘凡世界。如梦初醒,只听蟋蟀唧唧。
这首诗的前六句的画面和意境是那么庄严和静穆,而结尾的画面是如此琐碎,轻巧。前后反差如此之大,诗人当有几分自我解嘲的意味。
谭嗣同生于北京,长于北京,长期在南北各地从事政治活动,但从12岁起多次回到过原籍浏阳,这首诗当作于他21岁至30岁之间。
谭嗣同短暂的一生学过儒、佛、也曾研究过基督教的经典,但他学儒只是取其积极用世精神,学佛是取其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的献身精神,研究基督教也只是取其众生平等的精神。他始终是社会改革的志士,不曾笃信过任何一种宗教,这首诗也可以当做谭嗣同思想历程中的一个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