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喉长尾山雀的动物学史

在中生代侏罗纪晚期(约1.5亿年前)生活的始祖鸟同时具有鸟类被羽、骨骼纤弱和爬行类有牙齿的特征 ;略新近些发现于中国的孔子鸟为减轻重量适应飞行生活没有了牙齿及长尾巴 ;至第三纪中新世,鸟类逐渐进化形成越来越多的种类 ;在其进化历史上鸣禽(即雀形目)是进化程度较高的一个类群 ;

2004年Spicer等对鸣禽亚目14个科中27个物种进行的线粒体序列分析结果支持将长尾山雀单列成科,归入莺总科下。2005年武丽娜采用线粒体基因分析雀形目鸟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认为应将长尾山雀作为一个属归入莺科更为合适。 长尾山雀属最外侧尾羽与尾端的距离约为后趾连爪的长度,同山雀科其它属显著区别 。

银喉长尾山雀在古书上名为“鶰(yuán)”,这个字可代称长尾山雀属诸种,或专指银喉长尾山雀 。银喉长尾山雀1758年由林奈命名,至1937年已发现约19个亚种 。在中国,1965年范忠民等初步观察并发表了该物种的繁殖习性,1981年,宋榆钧等进一步研究了其繁殖行为与食性 ,1988年杨志杰、高玮等发表了观测冬季长尾山雀与其他鸟混合集群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