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中有一句话:“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怎么理解?
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之所以令人理解有迷惑,是因为有悖常理。然而正是有悖常理,才见其奇。
此句话应放到全文的语境中加以阐释。故先简单解文章整体大意。《于园》侧在于园之奇,而园之奇在磥(原字如此,即“磊”,其实应为“垒”)石。磥者,堆砌也,也就是说,于园之奇不在石头本身,而在堆砌成形的石头,即文中所言“石坡”、石“峰”、“壑”。磥石有三奇,一曰“实”,一曰“空”,一曰“幽阴深邃”。三者俱不相同,各具特色。因而,写石的句子一定围绕这三个特色来写,其句意指向已定。
其次,解“三奇”。“实”者,上植果子松、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也。这个“实”,可作没有空隙讲,尤其指人不能够上去(因为是高坡),暗示尚有可上(或行或走或下)之石。“幽阴深邃”,指幽深回旋之壑。前者言没有空隙之高坡,后者言回旋阴暗之深壑,中间或言磥石之或高或低的特点,此特点一定不是满满当当不可上,也不是幽深阴暗。这就是“空”。与“实”相对,“空”有“空荡”、“空旷”等意,暗含人可行也;与“幽深”相对“空蒙”、“空幻”等意,暗含有空明、仰视之意。是否有这些意思,现在还只是猜测,要在具体的句子里来理解。
最后,来解言“空”之句:“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以空奇。”
“奇峰绝壑”互文,指奇妙的峰、壑。峰者,高的山头,壑者,深谷也,指两峰之间的凹地。前者续“实”之高坡,后者引“深”之旋壑。“陡上陡下”对文,指峰直上,壑直下。与前后二奇语意逻辑俱相连也。
“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理解之难在于池底可走吗?莲花可仰视否?
前文已解“空”为“空荡”、“空旷”,有人可行之意也,此处必指两峰间之凹地(壑)可以行走,此处还要注意一个“走”字,而不是“行”。人行池底和人走〔到〕池底并不相同,意味稍有差别,人并非一直在池底。人可沿中间凹地走到池底,故曰“空”(空旷),与前文解释偶合。此时池高壑低,人立壑中,如在池底,池中莲花挺拔玉立、旁逸斜出高过人顶应在情理之中,于是抬头仰视,或有莲花恰以天空为背景,有反在天上的感觉,“空明”之意也,亦与上文理解偶合。或有人解莲花长在石峰石壑的水中,太过牵强,与磥石之“以空奇”有何干?
如此,既合园石堆砌的奇之特色,又和上下文藕断丝连,语意贯通,浑然一体,悖常理中有奇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