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诗句

都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又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小解认为,虽然很多历史的真相被埋没在了隐秘的角落,但它的基准线还是客观存在的,起承转合、是非功过这些大方向不会出错。

英雄就是英雄,奸恶就是奸恶,不会因为外在评价而改变。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历史上三个大奸大恶之人的三首旷世名作,虽然他们人品不咋地,但文采却是非凡不已,也给他们不体面的人生挽回一下面子吧。

第一位:严嵩

《明史》将严嵩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可谓名副其实。严嵩以进士出身,后不断升迁,最后官至内阁首辅,专擅国政达十五年之久。他不仅铲除异己,更迫害忠臣、败坏朝纲,甚至达到了祸国殃民的地步。即使我们不了解这个人,也能从很多戏曲和文艺作品中,知晓他的奸恶。

不过话说回来,严嵩倒是个文艺汉子,他的书法造诣极深,尤其擅长写青词。另外,他的诗书水平也不差,被誉为“清丽婉弱,不乏风人之致”。

《宿深溪馆》严嵩

湘皋风物晚凄凄,候馆星轺日向西。

白屋扉临一水静,苍山路入万松迷。

寒冲毒雾沾衣润,暝坐幽篁飐雨低。

不见此中猿鹤侣,恐栖萝月在深溪。

严嵩的诗句,一点也不是老干体的粗制滥造,而是经过了精雕细琢的好作品。路过全州深溪馆,他写下了这首惊艳之作,在字里行间我们完全看不到他“奸恶”的一面,反而读到了满满的“士子情怀”。

此作读起来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犹如读一首唐诗一般纯净,不掺杂任何官场的东西。可以想象,严嵩要不是进入仕途,而是隐逸山水埋身创作,想必也是一位诗名远扬的大文豪。这只是其中一首,严嵩其他的作品同样非常精彩。

第二位:袁世凯

“袁世凯”是个响当当的名号,虽然他做过促进历史车轮前进的事情,但历史对他的评价整体是向负面倾斜的。黄毅批判他的《袁氏盗国记》,是这样说的:“盗国殃民,丧权乱法,在中国为第一元凶,在人类为特别祸首,其致死固宜,益以年老神昏、兵之将变。”

言辞可谓犀利至极,可想想他告密破坏维新、镇压仁人志士、复辟帝制、践踏民主等一系列行径,就能知道当时的人为何这么痛恨他。

袁世凯是个军事家,属于武行;他的照片看起来也憨憨的,不像是读书人。所以他给我们的印象,好像是个粗大汉。可谁能想到,15岁的袁世凯就能写下令人亮眼的诗篇。

《怀古》袁世凯

我今独上雨花台,万古英雄付劫灰。

谓是孙策破刘处,相传梅锅屯兵来。

大江滚滚向东去,寸心郁郁何时开。

只等毛羽一丰满,飞下九天拯鸿哀。

这是15岁的袁世凯登上南京雨花台时的感慨之作,他凭临史迹,触景生情,身处风雨飘摇的大清末代,身边百姓苦不聊生,他心生壮志,以孙策等英雄自许,立下豪言:等我羽翼丰满,学有所成,手握重兵,王者归来,一定要拯救天下的“鸿哀”,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

这与黄巢之“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真是相似至极,口气可谓大矣。

第三位:汪精卫

汪精卫本名汪兆铭,因其笔名为“精卫”,因此便被这样叫开了。“精卫填海”是个为大家而努力的壮举,可见汪精卫的初心。无奈抗日期间,他投靠日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奸大恶之徒。

不过,汪精卫早年的经历却是颇为坎坷。他十三岁时,父母相继见背,只好跟着哥哥生活,但多有不便之处。后来他投身革命,但由于当时的活动遭到严重打击,进行得很不顺利,年轻气盛的汪精卫便生出了极端的想法:刺杀清廷摄政大臣载沣。

行动以失败告终,汪精卫也被清廷押入天牢,按律当处以极刑,但后来改成了终生监禁。他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于是在狱中写下了这首诗。

《慷慨篇》汪精卫

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慷慨歌燕市”引用荆轲的典故,“从容做楚囚”引用钟仪的典故,读之便能感受到那股慷慨从容、英姿勃发的气慨,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假如他的“引刀成一快”成为事实,那么历史给予他的评价绝不会低于“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

只是后来的汪精卫走错了路,成了历史的罪人,这首高歌猛作也就无人再愿意记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