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边消息诗意浓

梅边消息诗意浓

我有个习惯,过几天就要去逛逛网上的书店,见到中意的书,毫不犹豫地收下。最近买的书,名叫《梅边消息》。凭直觉,这是一本写诗品诗赏诗的书。谈诗的书,就需要一个有诗意的书名,宋人杨守诗云“梅边消息有还无”,取一截,为我所用,高妙之极。

近年来,以唐诗宋词作文章,很是时髦,所见的书,不说汗牛充栋,也是琳琅满目。但这些书,常常是瓦玉集糅、清浊同流,真正能够入眼入心的并不多。潘向黎的《梅边消息》没有趋时附势,而是独树一帜的,读来让人爱不释手。

《梅边消息》的可爱之处,在于没有人云亦云,而是自成一家,有自己的考证,更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印象比较深刻的一篇是谈“林黛玉为什么不喜欢李商隐的”。熟悉《红楼梦》和李商隐的人,大体都知道,无论是从身世到性情,从才华到遭遇,林黛玉与李商隐都有相近之处,李商隐诗作的唯美超妙和深情缠绵,正应该是林黛玉这一类“女文青”所钟爱的,而李商隐命运多舛、怀才不遇的抑塞之气,与心高气傲却寄人篱下的黛玉也是息息相通的。但在《红楼梦》里,黛玉不止一次表示“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这当然不是使小性子,也不是故作惊人之语。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据潘向黎的考证,这是曹雪芹自己不喜欢李商隐,就把自身的观点借主角之口表达出来,黛玉是曹雪芹最钟爱的人物,也是大观园里艺术鉴赏力最佳和诗歌造诣最深的,于是不惜留下“败笔”,借黛玉之口浇胸中块垒。因为,曹雪芹信奉天然,而李诗精致繁复,曹雪芹认为立意比修辞重要,李却高度重视“词句修饰”,理由总***有五六条之多,虽是一家之言,却都是言之有据的。

潘向黎的底气,来自于她的厚积薄发。她不光是一名拿过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荣誉的作家,还是一名文学博士。最早读到的,是她的小说《白水青菜》,讲了一个“在诱惑和欲望之间无法平衡”的故事,至今为止,我仍旧认为这是关于男女婚姻、关于家庭“围城”写得最为到位的一篇小说,短短几千字,却有着无限的意境,道尽了世事的沧桑。当作家,一半靠才华,另一半,则需要积累。她与诗词的渊源,与她的家庭、与她的父亲有着密切的联系。潘向黎的父亲潘旭澜先生,是著名的评论家、散文家,复旦大学的教授,良好的家教和父亲的熏陶使潘向黎很小便与文学、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梅边消息》就以一篇《跟着父亲读古诗》作为代序,在这篇序言里,潘向黎梳理了她接触、喜爱、研读古诗的过程,也写出了她成长、成熟的历程。

当然,如果只是读,钻在古纸堆里,难逃老学究的气味。潘向黎的可敬之处,在于她钻得进去,出得出来,而且极有代入感。正如著名作家毕飞宇所评论的那样,“诗歌伴随了向黎的基础生活,尤其是童年与少年。等她真的成为一个‘人’的时候,她和诗歌早已经彼此嵌入。”所以,她的文章有了更多的烟火气和生活味,收录在《梅边消息》里的文章,都是从路途、店铺、饮酒、喝茶、会客的过程中切入诗词的,把古典诗词融入了日常生活,文字优美,诗意浓郁,但语言素朴真诚,娓娓道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如盐着水”。这样的书,好看,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