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节气斗指丙,衣食住行话养生
大暑节气,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度,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带常出现 40°高温天气。我国古代又把大暑分成“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是说萤火虫在这一时候由腐草变成;土地很潮湿;大雷雨会出现于夏令三伏。此时阳气旺盛,人体为了顺应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腠理开泄,汗液增多,加上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的夏令体质特征。大暑时候的人往往心气容易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抵御酷暑,而导致中暑等问题发生,出现头晕、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等症状。
因此注意防暑降温,但是如果因为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食冷,易致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更衰。
炎炎夏日容易导致人火气上升,表现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在 养生 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此期是最佳的治疗时机,故大暑 养生 ,注意扶阳,尤其应该精心调养,重点防治。
衣
夏季穿衣戴帽,绚丽多彩。因为很多漂亮的衣饰多用化纤面料制作,面料重量轻、价格廉、花色品种多,很受人们的喜爱。其实,夏季人体出汗很多,而化纤布料虽然较轻较薄,但吸水性、透气性均差,皮肤很难通过汗液蒸发进行散热,因而夏天穿这类面料的衣服并不凉爽。而棉、麻、丝等天然纤维则是夏季衣着的最佳选择。丝绸衣服亲肤性强,重量轻、厚度薄,夏天穿上既舒适美观,还会感觉通体凉快。棉质衣服吸汗,透气性强,而且面料柔软,不僵硬。麻质的衣服因为其分子结构松散、质地轻、孔隙大,透气性和吸水性非常高。布料衣服织得越薄、越稀疏,衣服越轻,穿起来越凉快。
食
大暑饮食应多酸多甘、补气去火。此时暑深湿重,适宜清补。因为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以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多吃一些性酸甘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番茄等。选择黄瓜等性凉、清暑的蔬果。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此期人们相对晚睡早起、休息时间减少,又易出汗,会造成人体内部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无机盐类的大量消耗,便爱喝清凉饮料。大暑时节,人的摄入减少而消耗增多,故不少人夏季体重下降,即使如此,也不适宜大量进补。因为夏季多食稀食饮品,胃消化液稀释,消化功能减退,此时进补,难以消化,还易引起消化不良、肠胃不畅。合理的饮食可以助人抵御暑湿的侵袭,可以多吃一些冬瓜、薏苡仁、茯苓、山药等食物,最宜将这些食材熬粥或煮汤。
如果已经感觉到头晕了,也可以用芳香型植物来缓解头晕。如新鲜的藿香叶、薄荷叶、佩兰等,用来煮汤或熬粥。这些鲜叶能芳香化浊、祛暑解表,疏散风热,利咽透疹,舒肝泻热,可以祛暑防疾。也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夏季 养生 ,水也是人体内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俗话说:“人是水浇成的。”水约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七十,传统消暑的 养生 方法十分推崇饮用白开水。为了解渴,有的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殊不知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所以,炎热季节,渴极了也不可暴饮,应缓慢频饮。除了多喝开水,最适宜喝绿豆汤、菊花茶等清暑凉茶,因出汗较多,用糖盐水、茶水以适当补充盐分和矿物质,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
住
大暑盛夏,阳热下降, 氲熏蒸,水气上腾,湿气充斥,故在此季节,感受湿邪者较多。安度苦夏,居室要注意开窗,排除暑气,保护心神,让心静下来,确保精神饱满。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黏滞,易阻遏气机,居室以通风凉爽为宜,以化解一些症状,合理安排室内工作及活动,注重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讲究居室卫生。暑天在室内不妨应用艾灸等方式补充阳气,来达到疗养与治未病。因为有些冬天容易患的疾病(如阳虚症),可以冬病夏治。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等阳虚疾病的人,可以利用大暑时节施治,但若是一些体质热的慢性病人就不适合用这种方式了。
行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尽量减少外出活动,不进行户外 体育 锻炼或者从事体力劳作,预防中暑。因为人在大暑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即称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 养生 和身心 健康 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有“情绪中暑”趋向者,也可利用日落之后,走出居室,前往环境适宜之地散步、乘凉,舒缓一天的暑气。但是应注意避免蚊虫叮咬。喜欢外出运动者,其运动量不宜过大。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温中健身,也要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
农家锄禾,以及各业室外露天劳动,也宜避开“日当午”之时,可充分利用早、晚时进行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