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初霁晴方好是哪首诗
雪后初霁晴方好是古诗《山中雪后》的诗句,详细介绍如下:
一、诗词介绍:
古诗《山中雪后》是清代诗人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山中大雪后初晴的清晨所见,诗人借此诗作托物言志,用自然环境的寒冷,衬托诗人内心的清冷孤独。意境自然浑成,风格洒然清脱。
二、诗词创作背景:
古诗《山中雪后》为郑板桥感怀之作,他之所以感怀是因为自己一生经历曲折,乾隆元年进士,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前后十二年有政声。因违忤上官而被罢官。归里后往还于扬州兴化间。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郑板桥只能以在街头卖画为生,有时几天卖不出一幅画。
三、诗词赏析:
古诗《山中雪后》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诗作开门见山,先是描绘一幅画者笔下的雪景,清早起来推门便见外面苍茫一片,世界被白雪包裹,凄清之中透着寒凉,哪怕太阳已经升起,但因为冷寒的落雪也变得毫无活力。
在这样的现实下,屋檐结起了长长的冰凌,连一向傲冬的梅花都被冻而不发,这次第分明凄凉不已。但诗人却别有深意,这不只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抗,更是自我清高之质不肯妥协的呐喊。
四、诗人介绍: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诸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